2013年3月18日星期一

2013年3月18日:開飯喇

原文:
梁振英首份施政報告,所引發的「波瀾效應(實在無法以漣漪來形容)」,真的「一波勁過一波」。早前,政府公報前李惠利學院地皮,將改作興建住宅用途;引發浸會大學上下一心齊抗議,浸大校長陳新滋更罕有地,親自披甲上陣,聲言要守衛教育用地,還我「中醫院」;更與食物及衛生局(食衛局)局長高永文隔空開火。高醫生則在鎂光燈下表示:「浸大一直申請在尖沙咀地皮興建中醫院,無提過李惠利」。

日前,浸大與食衛局就事件,鬧上了立法會。局方首次承認早在去年十月,已經「知道」浸大有意更改中醫院選址,但強調是「非正式會議」,直至今年二月才正式收到浸大的改址申請。浸大方面當然有另一個版本,雙方各執一詞;看罷,筆者真的抹一額冷汗!

梁振英「識講,唔識做」已經是接近公開的事實,加上他「好辯論」的表達方式,讓我們不知道他,那句是真?那句是假?而更嚴重的是,在現時香港低氣壓的政治環境之下,行政官員已經忘記了「打通關」的職責,經常「唔覺意」地害了各局問責高官。在浸大中醫院事件中,筆者認為,校方何時提出改址建院,並非重點;關鍵在於「非正式會議」五個字。

筆者相信,不少本港政界中人也會認同,現時的私人飯局遠較從前為多,原因是「正式會議」已經在制度上近乎失效。在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便出現「飯桌議政」、「料亭議政」;到二戰戰敗之後,更出現「會食」及「夜間國會」等文化。近期,國內為配合習近平書記的節約風,也批評日本的「飯桌議政」是舌尖上的浪費。可是,國內的朋友可能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呀!

日本自維新,政、官、財三界高層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戰後,自民黨雖然把持日本朝政大半個世紀,但黨內派系林立,幾近「派」同伐異。「夜間國會」便應運易生,這裡高級食肄,成了是議員密會議政的場所;進而在國會上作出動議或行動。有傳,小泉純一郎便是在「夜間國會」中,被扶植為首相。

時至今日,相對平民化的「會食」,取代了尊貴的「夜間國會」。這類非正式的「會食」,在政府與民意代表,或主要持份者失去互信之時,變得相當重要,因為透過非正式的接觸和溝通,相方便可「摸底」,知道互相的底線;而負責「打通關」的高薪官員,當然要盡責地向上級匯報,以便作出適當的回應及準備。

所以,食衛局若以「非正式會議」「耍」了浸大,那便是向所有民意代表、主要持份者發出訊息。今後,政府不在存在任何「交心」或「深交」渠道,一切議題便在會議桌上,來一個了斷!那還有啥好談?簡直是「搬舊石頭,砸自己隻腳」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