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1日星期一

2013年1月20日:攪清楚先

原文:
早前,澳門政府向澳門永久性居「豪派」八千大元。香港隨即響起一陣,要求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派錢」的聲音。最後,在事先將揚的施政報告中,我們知道派錢無望;不少基層市民當然罵翻天,在「人有我有」的心態下,直指政府是座擁巨額儲備的守財奴;但我們有沒有先弄先楚兩地政府對派錢,背後的概念呢?

還記得十多年前,筆者第一天走進大學講堂上社會學課;城市大學何強星老師便教我們什麼是概念(Concept)。這是社會學的基本功,是方法學、理論建構的基礎;要是把概念「傻傻攪不清」,整項研究便無價值可言。概念是泛指我們對事、物的抽象意義;他的來源可以是個人的經驗及觀察,從中歸納出一些獨特,普遍的共同性。例如,社會學者是很喜歡用「性 - Sex」與「性別 - gender」來解釋概念;「性」是與生俱來的生理分別,而「性別」則是從兩性社會建構中區別出來的。

根據以上的解釋,我們便知道港澳政府對派錢,在概念上的明顯分別。首先,從現實的情況分析,澳門不如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亦沒有對美元掛勾;不需要每日以巨額儲備支撐著港元的匯價,及金融市場運作。其次,早前筆者的友人譚志強博士在面書留言導:「床前霓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賭場,低頭見夜香(糞便)」來描述澳門現「富到流油」的實況。大概是一個月前,筆者有幸路經澳門,也感到澳門不單止相當繁榮,而且物價比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澳門政府在無後顧之憂,及巨額政府盈餘下派錢,清楚是還富於民的「均富」概念。相反,香港人一直只知派錢,而不問背後的意義是相當反智的行為。香港要是派錢,概念應該是「扶貧」,意思是對有需要的群眾施以援手,這才是附合「剩餘福利模式」下的香港經濟結構。


再論,近年樓價飛升,香港年青人「上車難」已成了老身常談的話題。可是,迄今我們的政府好像還未攪清楚,政府是要讓市民安居「樂」業,還是安居「置」業這兩個施政概念。衣食住行,乃安民之基本,若是安居樂業;我們可能是從產業結構,年青人就業前景及發展著眼;有能者,何愁樂業?現只針對房屋供應量下藥,一來遠水豈能救近火;二來,以公共房屋滿足市場需要,就更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成熟的政策討論,是需要公民社會有一定程度上的政治共同語言。所謂,上行而下效,若「領頭羊」的施政方向還是頭痛醫頭,如墮五里霧中;那要求市民明白政府的施政概念,便要求太高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