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3日星期一

2006年1月23日 - 大公報評論版 - 謝長廷「和解共生」亡矣

謝長廷終於宣布下台。謝下蘇上已經由流言變成了事實。在過去一個多月,謝長廷下台之說近乎「三更一小傳,五更一大傳」。連謝長廷也形容自己一天要下台十幾次。台灣的老百姓最初由關心政局的發展到今天視之為「哈燒」新聞──茶餘飯後聊聊天而已那一種。當然若從政治學的觀點看謝長廷下台的布局,其實是相當有政治智慧的, 綠營中人利用個多月的時間讓老百姓「預見」謝長廷下台。將事的震撼性及破壞性降至最低。當事件降溫後,謝長廷便正式下台,老百姓的反應也變得淡淡然。也許謝長廷所謂的「求仁得仁」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南部「台獨」勢力分裂
謝長廷從高雄上調台北之先,他便提出「和解共生」的政治主張。台灣曾幾何時出現過一番新景象。他也被外界形容為較溫和的「綠營天王」,最少他在表面上好像比較「有得傾」!但其實當時的謝長廷也明白,台灣年年在拚政治,經濟已經差得無可再差,貌似中產的白領人士,可以連一塊「銅板」(新台幣50元正)的便當也付不起。這種情況在中南部簡直是司空見慣。他明白到若繼續推遲三通,再與藍營鬥至無日無天,台灣二千三百萬同胞肯定會與民進黨陪葬。可惜他這位「和解先生」在釋出善意之後便被「台獨」死硬派視之為離經背道, 棄祖忘宗。政治是相當殘酷的,如今謝長廷「善意未酬身先死」,謝系人馬也一併解甲歸田,溫和的路線變成永遠的迷思。綠營的死硬派一定會以「勤皇保扁」作號召,全面控制大局,並在阿扁餘下的兩年任期更大力鼓吹「台獨」思想。使「台獨」的綠營旗幟更為鮮明,但兩岸的緩和局面則前景暗淡了。

台灣的政壇一直都有「天王」之說,天王者並不單單代表擁有高知名度,同時亦要有自己的「人馬」及「領地」才有資格被稱作天王。所以從這個角度分析,讀者便會明白為何大部分有識之士都會認為蘇貞昌沒有資格當「行政院」院長,因為在「三合一」選舉中,蘇貞昌的人馬全軍覆沒,他的領地也全面翻盤。蘇貞昌沒有因此而「挾著尾巴回老家」,反而可當「行政院院長」,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相反南天王謝長廷被阿扁「扁」至重傷。就算有命回老家高雄也不復當年勇,難以控制南部的各路綠營人馬。南部的「台獨」勢力極有可能會因而分裂作不同的政團,中國民主進步黨的成立便是最佳一例。而李登輝的「台聯黨」也會乘勢侵吞謝長廷的地盤,南部的「台獨」勢力因分裂而變得更加混亂,對兩岸的統一製造更多不明朗因素。

有識之士卻步
謝長廷的「和解共生」主張對中間路線的老百姓極為中用,不少有識之士亦因此暫棄意識形態的鬥爭,一心為台灣的經濟作出貢獻。誰知這個美夢只維持了三百多天便告吹。當溫和路線被掛上「此路不通」的路牌時,有識之士只好重抱「得志與民同樂,不得志則獨善其身」的心態,使台灣政壇更加人才零落。相反藉著「台獨」意識「撈」油水的「政棍」自然會更加猖獗,台灣老百姓未來兩年的生活實在堪虞。

謝長廷如今一去,又以寄情詩書表明志向,筆者很難想像民進黨還有什麼溫和政策可以推出。相反在「台獨」意識風火燎原的情況下,台灣未來兩年的社會民生極有可能出現難以估量的不穩定因素,台灣的老百姓唯有自求多福好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