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星期四

2025年8月30日 - 《第三百一十七集》結業回顧

 


Youtube 頻道:

香港電台.2025 8 30 日)。《第三百一十七集 政壇新秀訓練班結業回顧》[廣播節目]。政壇新秀訓練班。香港電台第一台。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1044083

 

//(葉振東)講到電台,咁都要感謝主,多謝電台、比左好漫長嘅歲月我去向年青人學習,相信無論係我地,定係收音機傍邊嘅聽眾,都感到,呢接近十年時間,香港變化好多。我諗任何年代都要聽年青人意見,比個機會佢地大鳴大放,夏禹治水、貴乎疏導,我成日講:年青人無棱角,邊可愛咖?

所以,我地要慎防,我地會唔會唔覺意,培育左佢地講一D,我地想聽嘅意見,而唔係佢地嘅心底話。我舉例,我都經常響內地出席一D典禮,獲獎者往往會表達:多謝黨和國家,呢個係內地嘅文化。但佢地落台時,我都會提佢地:都要多謝爸爸媽媽先喎!因為如果都唔敢去表達心底話,咁將會係社會進步嘅重大阻力。因為毛澤東:世界歸根究底是屬於你們的。

仲有歷任台長,監制同我一齊建立呢個青年論政空間。我校長一直放人,比我做節目。

我只係一位窮則獨善其身嘅老師,我對節目結束我係睇得好開,現在開學前結束,簡直係好時機。因為我連連都見住學生入學、畢業係好正常。同有21年,已經比我想像中長左好多,無論係節目,定係我個人。

最後當然要多謝,咁多年嚟數以百計嘅政壇新秀,有D去左外國發展,有D都成家立室,大個仔大個女喇!睇到你嘅成長同九年前,啱啱響港台嘅相片,我都覺年華老去。

仲有最少幾百位嘉賓咁比面我,有時我都幾唔留手,但我都係希望,唔好,亦唔應該做回音谷,比多D多角度聽眾思考,特別響香港,新嘅政治體制之下。我成日覺得,如果每個禮拜,我地傾一個鐘頭,節目完喇,我都無一分鐘,可以令聽眾諗多一下,覺得:係喎!要諗諗,要關注,點解無討論嘅?我係對唔住大家,浪費大家時間。

更加要多謝收音機旁邊嘅你,各位聽眾咁多年嚟對節目,對我嘅支持。以前有聽眾寫信比我,過節寄卡比我,甚至有冚旗的士司機,響港台門口,順路車左我去樂富,因為佢係我fans。到我早前身體抱恙,大家響社交媒體留言比我。我都一一銘感五內,證明我呢98個月係曾經活過。

最後最後,真係要多謝埋我太太 Candy,佢好清楚我對培育青年嘅心意。我好記得,成十年前,當時嘅台長阿重,搵我做主持時,有個對話都幾得意:「佢話:你唔幫手,我就摺左個節目佢」。我時個反應係:「你都比我同Candy傾傾先咖」雖然我好清楚,就算Candy當時唔同意,其實我都會響二台做義工。咁因為要就節目,the show must go on。我地嘅嘅生活,有時都無可避免要調動。佢都好包容。

仲記得202074日,當日係《第六十五集》,我地請左張炳良教授:香港特區管治。我返港台時,出門口時,我太太問我:你諗住仲繼續做落去?咁現在因為節目調動,真係唔洗做喇,你可以放心。咁唔知佢係咪開心得濟,所以整定散水餅,送比大家。

我自問係一個老派人,當然我都會聽流行曲嘅,我原先想用一首1982年,陪我成長嘅《誰能明白我》同大家講拜拜,但真係用呢首歌,咪即是同年青人劃上句號!咁啱啱立左秋,或者,就容許我以尹光近年一首,令我好有共鳴嘅歌《Dear Myself》,同大家講拜拜。當中嘅歌詞,都真係好應景,好可以概括,我呢九年幾響香港電台嘅心聲。各位聽眾,我嘅朋友,我係政壇新秀訓練班嘅班主葉振東博士,節目終於完喇,我地有緣再會。多謝各位。//




2025年8月26日星期二

2025年8月25日 - 台灣的夜市人生

 


網址及刊文:https://www.master-insight.com/article/45321

隨着「726全台大罷免」出乎意料地大失敗,823日的大罷免已經沒戲。至於特朗普宣布對台徵收對等關稅20%,不但印證了筆者去年的預言,台灣要有被特朗普出賣的覺悟(註1);更令人嘩然的是,台灣的稅率,竟然較進出口均不是以美國為主要貿易伙伴的印尼,以及既不民主自由、又陷人道危機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為高。雖然賴清德政府表示,20%的對等關稅是暫時性,但在沒有比較,便沒有傷害的情況下,特朗普不留情面的一記耳光,實在令賴清德政府很難自圓其說!

今年暑假,台灣島內外均是處於一個悶鍋狀態,卻無阻港人遊台的熱情。根據台灣交通部觀光署(下稱:觀光署)推算(註2),2025年約有900萬人次旅客訪台,當中8%來自香港;集中統計68月港人遊台人次,港人自疫後復常至今的三個暑假,均是名列第一,包括2023年的38萬人次、2024年的80萬人次及尚在統計中的2025年,迄今已有超過72萬人次遊台。難怪台北西門町街頭,隨處均可以聽到廣東話。

 

從路邊攤走向觀光夜市

話雖如此,筆者日前收到一位讀者的新聞分享,指台灣夜市不再吸引,並引述網民表示:「天氣熱、環境又差、(夜市)現在價格也不親民,要花那些錢還不如去百貨公司吹冷氣吃美食街」的報道(註3)。筆者相信對很多遊客來說,台灣夜市是他們的指定行程,但我們對他的沿革可能並不清楚。

不斷面對挑戰的台灣夜市,部分或許已經風光不再,例如高雄的六合夜市。但筆者相信夜市的盛衰,不是一句「天氣熱、環境差、價錢貴」便足以下定論;在一定程度上,夜市是反映台灣社會發展的轉變。

還記得小時候,台灣是沒有夜市這個概念,更不用說小吃。當時台灣的生活水平與今日有天淵之別,辛勤而收入足襟見肘的台灣人,往往是很難「上館子」(即去餐廳、酒樓)用膳;前輩們為了吃個粗飽,便只好在「路邊攤」處理三餐問題。只要我們細心觀察,便會發現最傳統的台灣夜市美食,是離不開粥粉麵飯這四大天王,例如炒粄條、滷肉飯之類。這些美食明顯不是小吃,而是用來填肚子的。

 

大翻新吸引四方客

隨着7080年代,香港經濟非常繁榮,遊台人數與日俱增,這類極具大笪地風味的路邊攤,令港人趨之若騖。無奈碗粿、擔仔麵等美食分量過大,店家為了讓遊客多嚐幾家美食,也方便他們多賺幾個錢;便把上述美食份量逐步減少,後來便成了今日分量剛好,足以淺嚐的夜市小吃了。

路邊攤的興旺,雖然吸引了不少遊客,也製造了不少基層就業機會,但也同時會衍生衛生與治安問題。有見及此,當年的台灣政府便以類似官督民辦的方式,在1987規劃了台灣第一個夜市,就是現在的台北華西街觀光夜市(註4)。這個夜市從名字與地理上,已經說明了當年的台灣政府所針對的對象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們現在經常說的台灣夜市,正式的名稱是「觀光夜市」,消費客戶群明顯已經不再局限在地勞動人民,也包括了遊客。那既然要吸引四方遊客消費,濕答答、髒兮兮的路邊攤,便必須大翻新。至於,華西街位處萬華區,萬華區舊稱「艋舺」,近年台灣有一些以幫派做主題的電影,都以艋舺做片名和背景,便可知當年的治安是多麼讓人擔心,令遊客卻步。

隨着華西夜市成功處理了衛生與治安問題,又吸引大批遊客「觀蛇」。全台各地,特別是北部的觀光夜市,便如雨後春荀般陸續出現。保守估計現時全台22個縣市當中,有超過300個觀光夜市。即平均每個縣市有十個以上。根據觀光署《2023年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報告》指出,有高達78.4%旅客認為夜市是台灣的「必去之地」(註5)。可見夜市是不少遊客的台灣印象。

 

夜市的時也命也

不過另一邊廂,夜市可能只是表面風光。根據台灣主計總處截止20236月的統計數字反映,夜市攤販的數字比2018年少了7.4萬攤,只剩下23.3萬攤,創下自1988新低記錄。而從業人員只剩下35.7萬人,數字亦較1993年的37.1萬為少(註6)。反映台灣的夜市雖然很多,但基層受惠人數卻不成正比。

首先,筆者同意天氣對夜市的營運有極大影響,但這並不是網民所指的天氣炎熱。台灣的夏天,焚風處處,早上掠的衣服,還未到吃中午飯,已經給大太陽完全曬乾。不過,天氣炎熱其實是無阻遊客的熱情,否則泰國的河濱碼頭夜市、喬德夜市早就已經可以關門大吉。而是台灣的夜市真的要看天吃飯。台灣的暑假旅遊旺季,是與颱風季節重叠的。加上全球暖化,令風暴增加;今年暑假的丹娜絲與竹節草兩次颱風襲台,已經令不少夜市超過十日不能營業。當中,還未計算風暴過後的維修時間。這不但嚴重影響到攤販的收入,最要命的是滿目瘡痍的夜市,著實令消費者的興致大減。

其次,我們從前的夜市印象,是要靠紙本地圖與旅遊雜誌去親身體驗,過程中難免踩雷。現在只要我們在網絡上,以「銅板(即50元新台幣)美食」為關鍵字搜尋,不少網站都可以提供大量參考資料,食肄還要開在夜市附近。大大降低了消費者光顧夜市的意慾。加上,台灣農業部一直透過不同的手段,保障農產品;所以一般食肆跟夜市的食材成本與售價,是不會差別天壤,夜市就自然地被比下去了!

還有,從前交通沒有現在那麼方便,夜市除了賣吃的,也是民眾一份心靈安慰。台灣的經濟發展一直是重北輕南,因此不少南部的年輕人,都希望到北部發展,以賺取較理想的收入。在沒有高鐵的年代,我們乘坐台鐵從台北到台南,在不誤點的情況下,動輒也需要三至五小時以上。時間成本令不少台灣人未必可以逢年過節回鄉團聚。夜市在這個時候,便發揮了治療思鄉病的作用。例如在端午節時,北部的夜市是會找到南部糭的影子。如今高鐵拉近了南北距離,宅配的高速發展,更令到不少思鄉食品,已經可以直接送到府上,夜市這個重要角色便不復再。

而且,夜市的營運模式,恐怕難與台灣的新生代產生共鳴,這才是夜市的致命傷。眾所周知,年輕人的消費意欲較其他年齡層強,而年輕人現在最喜歡光顧的食肆,往往是「相機食先」的打卡店。可惜,夜市的裝潢與人潮,就是不方便年輕人打卡。加上夜市的遊戲,例如撈金魚、套圈圈,經常讓人空手而回。相比受「保證取物價格」限制的抓娃娃機,年輕人自然覺得物有所值,樂此不疲。導致不少夜市遊戲,成為布景裝飾了!

其實筆者在台中的老家,經常也有廟會。筆者發現廟會堂前的墟市美食與夜市名物大同少異,已經感到夜市攤販實在搵食艱難。不過,筆者亦不敢對台灣夜市過分悲觀。原因是夜市並非只有美食,他還內藏一種獨有的台灣文化,例如基隆廟口夜市的甜不辣,原來是與葡萄牙人守齋期的炸四季豆與日治時代的天婦羅有關;這種具玩味在地文化,相信對不少遊客來說,仍是具有相當的吸引力。何況,消費者光顧夜市的自由意志,正正在彰顯民主政體下的公民,享有理性選擇的權利。所謂:有得揀,先至係老闆嘛!

 

註:

1.          葉振東,2024118日,〈特朗普回鍋:台灣的黑暗時代〉,灼見名家。

2.          交通部觀光署,2025年,《2025年觀光預測與市場分析報告》。

3.          am730》,2025713日,〈台灣夜市不再吸引?網民批食物貴環境差 專家稱市民改往一地方消費〉。

4.          交通部觀光署,佚名,〈華西街觀光夜市〉,交通部觀光署。

5.          李艾庭,202486日,〈外國人最愛夜市不是饒河、寧夏!第1名狂吸240萬人,最喜歡景點故宮只排第5〉,食尚玩家。

6.          洪凱音,2024530日,〈3因素衝擊!全台攤販5年少7萬家 年營收大縮水〉,CTWANT

 


2025年8月19日星期二

2025年8月18日 - Bunnahabhain - 布納哈本 Stiuireadair Islay Single Malt Whisky

好清晰嘅焦糖甜味,真係好襯咸香嘅‘油浸荀殼’。話時話,硬係覺得英國賣翻嚟,有「UK」標貼,係好飲D。

 


 

2025年8月11日星期一

2025年8月9日 - 《第三百一十四集》香港學校訓輔人員協會代表李建文校長:教師壓力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1039725

Youtube 頻道: https://youtu.be/m5BOL7ezJpc

參考新聞:

教師陽光專線去年接490宗查詢 蔡若蓮:理解教師壓力已加人手分擔工作(202566日)。〈香港經濟日報〉。取自:https://news.hket.com/article/3960627/%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F%BD%9C%E6%95%99%E5%B8%AB%E9%99%BD%E5%85%89%E5%B0%88%E7%B7%9A%E5%8E%BB%E5%B9%B4%E6%8E%A5490%E5%AE%97%E6%9F%A5%E8%A9%A2%E3%80%80%E8%94%A1%E8%8B%A5%E8%93%AE%EF%BC%9A%E7%90%86%E8%A7%A3%E6%95%99%E5%B8%AB%E5%A3%93%E5%8A%9B%E5%B7%B2%E5%8A%A0%E4%BA%BA%E6%89%8B%E5%88%86%E6%93%94%E5%B7%A5%E4%BD%9C

//教師和學生精神健康備受關注,教育局表示,老師陽光專線去年接獲約490個求助,當中3個需要轉介。局長蔡若蓮表示,明白教師面對社會期望提高、教學環境轉變帶來挑戰,當局已增加學校支援人手協助教師。

近期有教師懷疑不堪工作壓力輕生,甚至有小學教師在校園內墮樓身亡。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出席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時表示,現時教育局為教師提供「教師陽光專線」,協助教師處理壓力問題,去年共接獲490多宗查詢,當中3宗需要轉介。

專線2006年起設立,蔡若蓮表示至今共接獲7,000多個個案,當中900多人次需要輔導,約110多宗需要再轉介予專業人士跟進。//

2025年7月29日星期二

2025年7月28日《粵精彩》(Nina面對面)精彩254集葉振東博士:「大罷免」為何大失敗?民進黨賠了夫人又折兵?|國民黨又如何「守護民主、守護台灣」? 藍白一直「合」?

 

嘉賓:兩岸時事評論員葉振東博士

主持:王文君

直接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a-4Hh_iXA

 

1.      「大罷免」災難級慘敗 民進黨賠了夫人又折兵?

2.      第二波「大罷免」8.23再來?結局將如何?

3.      國民黨又如何「守護民主、守護台灣」?

4.     藍白是否一直「合」?

 

 

#大罷免 #民進黨 #國民黨 #藍白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