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款甜白酒,有好香嘅荔枝味,好適合香港嘅悶熱天氣飲用!
2021年9月30日星期四
2021年9月28日星期二
2021年9月27日 - DFJ Portada Sparkling medium dry NV 波塔達乾型起泡酒
🏆獎項:
🏅London
Women’s Wine & Spirits Awards Double Gold Medal 雙金獎
🏅New
York International Wine Competition 91分
🏅Japan
Awards Gold Medal 金獎
🏅Shanghai
Awards Gold Medal 金獎
🏅Singapore
Competition Gold Medal 金獎
🏅China
Wine & Spirits Awards Gold Medal 金獎
🏅Portugal
Wine Trophy Silver Medal 銀獎
🏅7th
Asia Wine Trophy Daejeon Silver Medal 銀獎
🏅Vienna
International Wine Challenge Silver Medal 銀獎
🏅Selection
Pramiert Silver Medal 銀獎
🏅Asia
Wine & Spirits Awards Silver Medal 銀獎
🏅Asia
Import News Silver Medal 銀獎
2021年9月25日 - 《第一百二十六集》黃佳鑫 (關注草根生活聯盟 總幹事):草根式全天候照顧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73949
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2PPPTkV58Ao
本集簡介:
隨著本港疫情放緩,政府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但中小學仍然維持有限度復課,令基層家庭叫苦連天。當幼稚園已回復全日制上課,中小學全面復課遙遙無期,又是否合理呢?
關注草根生活聯盟於上月發表調查,指超過六成受訪的兒童照顧者一星期 7 日都要照顧家庭,無法外出工作,造成經濟壓力,逾三成人每月家庭收入只有一萬元或以下。政府會否就特殊情況,於下個月將「出爐」嘅施政報告中推出更多紓困措施,協助一眾家長渡過難關呢?團體又建議,政府可增加受資助托兒服務名額及托兒津貼等,減輕家長負擔。然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類短期措施長遠又能否令他們減輕負擔?在家工作風氣漸盛,社會各界可以為家長提供這類工作崗位嗎?
本地感染情況暫時已受控制,但經濟狀況難於一時之間好轉。面對失業潮,長期在家照顧兒童很可能飯碗不保。以往有不少社區中心或非牟利組織為兒童提供免費或價格低廉的興趣班,讓家長安心上班,同時為兒童帶來學習機會。不過在限聚令下,各類活動只限八人參與,大大降低其成效。政府是否應該特事特辦,在不影響防疫下增加班數,或者放寬活動限聚人數呢?
今集有請關注草根生活聯盟總幹事黃佳鑫,和我們討論草根應如何在維持生計的同時,全天候照顧兒童。
2021年9月27日星期一
2021年9月25日星期六
2021年9月23日星期四
2021年9月18日 - 《第一百二十五集》施俊輝 (教育局局長政治助理):國民教育再出發
節目重溫: 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72757
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X_1PWA2OqjA
本集簡介:
新科目「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以及國家安全教育都成為新學年焦點。不過,「青年創研庫」上月公佈「更新高中核心科目課程:挑戰與應對」研究報告,發現超過七成教師表示最難教授「『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課題。老師要傳道、授業、解惑,但誰能為老師解決國安教育的疑惑?
教育局上月向全港中、小學發放「國民教育規劃活動年曆」,建議學校於開學禮、國慶日、元旦日等特定日子升國旗和唱國歌,並可透過舉行早會和活動,以及藉不同科目的課程,向學生傳揚國家安全概念。不過,這些規劃能夠提升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嗎?
本學年起,「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代通識科,成為新高中必修科目,並新增國家安全課題。但是,新科目由今年二月諮詢,至九月正式實行期間時間倉促,前線教師難以準備充足教材和信心去教授公社科,而文憑試設有多項選擇題、短答題等,以考核學生對課題的客觀資訊認識。教育局是否已經有充足準備課程支援,供前線教師教授公社科?
另外,教育局於
今集我們請來教育局局長政治助理施俊輝,跟我們討論未來香港中、小學的國民教育。教師可以如何引導同學奉公守法、追求真理?局方又應如何挽回大眾對國民教育的信心?
2021年9月17日星期五
2021年9月10日星期五
2021年9月7日星期二
2021年9月4日 - 《第一百二十三集》葉兆輝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留、離
節目播出後,在《立場新聞》 ,原文轉載。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70070
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orTfHuoK1zk
本集簡介:
上月統計處公佈年中人口數字顯示,香港最新人口為739萬多人,連續第二年錄得人口負增長,同期有約8萬9千人移離本港,當中更有不少人於英國LOTR期限前離港。而上星期舉辦的「第二屆國際移民及置業博覽」主辦單位總監謝沛豪亦指,今年展覽有逾二萬八千人預先登記,較上屆增加四成。
就以上現象,特首林鄭月娥認為香港前景非常好,移民只是市民個人的意願。但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指出,強積金提取金額龐大,離港的人並非只因工作或學業,希望政府正視。他又推算今明兩年移民人數仍然有上升趨勢,認為政府須積極研究港人離港的原因並回應,否則長遠影響本港人口結構,出現各行業青黃不接的問題。
根據眾新聞有報導指出港區國安法落實後,有搜尋引擎中「國安法」與「移民」的關聯度高達0.99,反映大眾對兩者有連帶的關注。葉教授表示,本港有部分人對國安法感到憂慮,亦有人是希望有更好的工作、住屋環境或生活因素而選擇離港。面對移民潮,政府應如何應對?在種種因素下,政府應怎樣挽留人才?而香港社會的人才缺口,可以從甚麼地方填補,甚至可以吸引到這班離開香港的港人回流?
現在有請本集嘉賓葉兆輝教授,和我們談談移民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