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星期六

2020年11月28日 - 《第八十六集》李永富(香港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主席)、林錦儀(物流從業員工會理事長)、蘇栢燦(海港運輸業總工會主席)、陳兆華(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主席) : 施政報告對物流業的支援

節目播出後,在 《立場新聞》 ,原聲轉載。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18911

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Nuq4Pz7KQSo

本集簡介:

美國國務院今年8月宣布終止與香港簽訂的國際航運雙邊協議,令本來已受疫情打擊的本地航運及物流業雪上加霜。特首林鄭月娥日前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當中不少篇幅討論如何「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措施包括分階段啟用三跑道系統、「高端物流中心」及「航天城」項目,並預留部分人工島土地發展空運物流設施。報告也提及,中央允許機管局以市場化規則入股珠海機場。

對於有指珠海機場是大灣區內地機場中客流較少,難與香港機場做到協同效應,特首形容此舉有助吸引內地客貨使用香港機場,符合「雙循環」概念。但本身為民航機師的公民黨譚文豪則批評《施政報告》仿如「大灣區報告」,憂慮入股珠海機場會分薄香港機場優勢。

根據統計處數據,香港的港口貨櫃吞吐量在過去十年呈下跌趨勢。單靠提升航運基建,能否讓香港在大灣區港口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正當周邊地區經濟逐漸復甦、吸納人才之際,本地物流業有否足夠吸引力留住年青人?

此外,受疫情影響,運輸業最新失業率升至百分之6.2,接近17年來高位。除了航空業,旅遊巴司機、船務從業員也是重災區。有運輸業工會指,隨著「保就業」計劃即將結束,有公司要求員工12月起停薪留職。《施政報告》中提升物流基建項目屬於中、長期措施,對一眾「手停口停」、面臨失業的基層物流從業員來說是否適切?

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我們邀請到四位代表不同物流範疇的工會領袖,包括香港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主席李永富、物流從業員工會理事長林錦儀、海港運輸業總工會主席蘇栢燦,以及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主席陳兆華一起探討《施政報告》對物流業的支援。


2020年11月26日星期四

2020年11月21日星期六

2020年11月21日 - 《第八十五集》符傳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政治助理) :房屋政策你點睇?

節目播出後,在《立場新聞》 ,原聲轉載。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17564

Youtube 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zwlpBqWibc

本集簡介:

香港人置業難,全世界都知。根據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2019年全球樓價負擔能力報告指出,香港已經連續第10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的地方,一般家庭需要20.8年不吃不喝不消費,才有足夠金錢付首期。想租樓?租金都唔見得「平」!綜合多個財經平台的報導,今年68月私樓租金仍有百分之3.6幅。為何在香港,失業率高企百分之6.4,失業大軍有約25萬人嘅時候,樓市反而好似完全無受影響?年青人面對這樣的經濟環境,要安居樂業,會否只是「發夢」?

想排公屋,根據房委會資料,如果你是18歲的單身人士,要上到公屋,最快要31年之後!正如俗語話:「要同間樓鬥長命」!如果考慮住在過渡性房屋,根據20191120日立法會文件中顯示,政府於未來三年,最多只推出到一萬個過渡性房屋,對舒緩基層住屋壓力,可能只係有勝於無!

政府經常表示「土地供應不足」係造成樓價高企之原因,但根據本土研究社的調查顯示,香港有約1023公頃棕地,未納入任何發展計劃,足足相等於政府聲稱未來三十年 1,200 公頃土地短缺的 百分之85。為何政府仍不處理棕地?既然有土地收回條例,為何不大力闊斧收地?反而仍希望「硬推」明日大嶼?面對現時的房屋規劃,未有租金管制,「屈」於劏房,會否是香港人的「唯一」選擇?今日我地邀請到運輸及房屋局局長政治助理符傳富,同我地一齊傾傾!

 

 

2020年11月14日星期六

2020年11月14日 - 《第八十四集》李浩然博士(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辦公室主任兼秘書長) :大灣區與青年發展

 

節目播出後,在《立場新聞》 ,原聲轉載。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16307

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0nUUuPEkjdY

本集簡介:

政府公佈最新失業率升至百分之6.4,當中2024歲市民失業率更達百分之20.1,情況是自沙士以來新高,而且更有進一步惡化跡象。為紓解失業情況,政府宣佈202021年度增聘10,000名公務員,並僱用約5,000名短期青年實習生。但這些承諾全部只係「現在進行式」,何況有大量青年失業大軍出現,政策可能只係杯水車薪。同時,有趣的情況是,早前再出發大聯盟募集2,000個工作崗位予年青人,但申請人數不足400人。依現時的時勢,為何仍「有工無人做」?到底當中有何深層次矛盾?

而在這個「就業寒冬」,隸屬於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華潤集團,率先宣佈會提供1000個職位予香港年青人,當中還包括對大學畢業生非常吸引的見習行政人員職位,但裡面有200多個職位是分布於大灣區。雖然華潤集團在今年年初,已經預期香港整體失業率有機會高過百分之7,但於今日中港矛盾如斯嚴重的情況下,疫情又未見有改善的情況,還有無年青人願意到國企上班?甚至在大灣區工作?今集政壇新秀訓練班,我地邀請到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辦公室主任兼秘書長李浩然博士,同我地一齊討論。


2020年11月8日星期日

2020年11月7日 - 《第八十三集》陳家洛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美國大選後

 節目播出後,在《立場新聞》 ,原聲轉載。


節目重溫: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young_politician/episode/714995?fbclid=IwAR1tEFbJsOXKUq30NbVP_AmXpefV2RQ6X31A4jpihVv9OTBjZgCIlxVwAe4

Youtube 頻道:https://youtu.be/ab_MLWBR_ME


本集簡介:

以現時美國總統大選嘅情況,相信好大機會由拜登當選總統。今次選情出乎大家預期,並無如民調的估計一樣出現一面倒情況,多個洲的結果非常接近,或會引發訴訟事件。

今次大選引起大量香港人之關注,新總統於對華、對港政策更是各界焦點。近年,現任總統特朗普一直大打「抗中牌」,中美關係亦持續緊張。選舉期間特朗普以此為政績而自居。一直以來,美國以《香港關係法》,給予香港在金融等領域特殊待遇。但今年七月,特朗普宣佈簽署《香港自治法》,並發布行政命令終止香港特殊貿易地位。到八月,美國國土安全部更加公佈,由925起,香港生產的商品出口到美國時,要標記原產地為「中國」,不可再貼「香港製造」。新總統又會否延續如此強硬的對華政策?

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早前於報章撰文,表示最後無論誰勝選,未來4年的總統有無足夠魄力重建美國於國際社會影響力之外,推動更大膽的策略來減輕全球經濟過度依賴中國的生產同供應,係值得留意的。他早前接受傳媒訪問,認為大選過後,美國與其他國家未來要透過實力制衡局勢。這樣拜登又有無當中嘅魄力?又做唔做到他講的制衡局勢?

陳教授會點睇未來中美關係?尤其對香港,甚至台灣有任何影響?在大國搏弈的大環境下,香港人又應該點自處?

 


2020年11月8日 - Grand Kirin IPA

 明顯嘅苦中帶甜,個味道,酒質都的確幾 Grand ;比贅沢,更贅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