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24日星期日

傷健路路通2000 - 公正報《傷殘人士設施嚴重不足》

2000年12月24日公正報A05

【本報消息】復康聯盟一項調查發現,全港多個地方的路面及建築物都不適合傷殘人士使用;而部分大廈雖然設有方便傷殘人士的設施,卻未清楚標明設施位置;有些傷殘設施更經常鎖上,令傷殘人士感到非常不便。過去四年??宗投訴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胡紅玉昨日在公布調查結果的記者會上表示,過去四年來共收到八十八宗有關傷殘人士出入通道的投訴。她認為政府應制訂時間表,有系統地一次過改善不適合傷殘人士使用的各種設施及通道。她透露現時正計劃與發展商討論如何在建築物內加上方便傷殘人士的設施。

是次調查由「復康力量」於今年六月至九月進行,分別調查了全港十八區一百五十七處不同地方,每次派約十名傷殘及健全人士,查看該等設施能否方便傷殘人士使用,並以一個參考指數為每個項目評分,分數愈高即表示該通道或設施愈方便傷殘人士。博物館內通道太窄

結果發現,沒有一種設施及通路的評分高於六十,即表示大部分的傷殘設施也不合格。以地區為例,大埔區的設施最能方便傷殘人士有四十九分,而西貢區的傷殘設施則最差。

另外,本港最差的通路及設施分別有博物館(九分)、行人隧道(九點八分)、地鐵站內傷殘人士專用的樓梯機(十點八分)、灣仔稅務大樓(十一點五分)以及九鐵及地鐵的車站大堂(二十一點七分)。

該會的策略顧問葉振東解釋,這些地點的設施根本未能方便傷殘人士使用。如博物館的通道太窄,傷殘人士坐的輪椅難以通過;行人隧道兩邊雖為斜路,但屬急斜,不合現時規定的一比六比例,令傷殘人士尤坐輪椅者易生意外。另外,稅務大樓及車站大堂雖有方便傷殘人士使用的設施,卻沒有足夠的指示,傷殘人士根本不知有這些設施。天橋設計構成不便

而復康力量會長林章偉更認為,縱使部分建築物的設施能方便傷殘人士,但建築物與街道的銜接工作未能配合傷殘人士使用。他舉例表示街道與馬路間的石級位過高,傷殘人士不但難於上落,更不能過馬路。此外,有很多天橋只有一邊斜路,另一邊卻是樓梯,輪椅使用者根本未能使用;傷殘洗手間又經常上鎖,地鐵內使用樓梯機亦經常沒有職員的幫助,總之一切均對傷殘人士構成不便。

對此,林章偉建議政府及有關機構應在建築物內多加指示牌,方便傷殘人士利用該等輔助設施;而在興建或改善馬路工作的同時,亦應照顧傷殘人士的需要,如在路肩預留斜道,方便傷殘人士出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