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0日星期二

2013年7月30日 - 安眠湯 + 堅「宮保雞丁」

由於太太近日睡覺時,經常打功夫,所以我特意煲了這個圓肉杞子元貝章魚節瓜湯,還有:

首次嘗試,味道不錯的宮保雞丁。馬拉盞蝦醬啫啫唐生莱,和麵醬蒸紅鮋。我逛市場時,看到生猛的紅鮋只要$20,怎能不入饌呢!


2013年7月29日星期一

日劇:東京家族

《東京家族》一套會讓很多台灣人低頭的電影。因為,這套電影是日版「台灣老人球」的故事!


2013年7月29日 - 住家小炒王

住家小炒王(有:豬肉眼根、岩手一夜干魷魚、沙溪原隻大蝦乾、黃豆干和韭菜)、泰式墨魚膠魚餅和梅菜蒸菜心。

《小炒》是我們三姊弟的年少回憶。那時候父母已走,我又要面對公開試,做小炒是又快,又可以下飯的好料理。可是,那時候那有那麼多好東西,只有豬肉絲、炸菜,黃豆干和小芽菜,但印像中三口子也很喜歡這個(食送)菜。今日再做,我還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2013年7月26日星期五

2013年7月26日 - 《天大研究院》民共交流的“漣漪效應”與“引申波幅”

刊文:
20136月底7月初,謝長廷先以維新基金會名義與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合辦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再到在深圳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晤,為民共交流寫下新一頁。筆者嘗試從兩個角度來觀察此次紅綠之間的互動,一看漣漪效應,二看引申波幅

漣漪效應
對於謝長廷是次到訪,臺灣部份分析人士仍以蘇貞昌、蔡英文與謝長廷之間的暗戰作主調,未來事件交易所的簡單民調對謝的訪問予以肯定,而沈富雄則批評為空手而回。以上三種說法均過於表面。謝長廷憑藉其獨特身份,以剩餘價值引領紅綠互動。.在臺灣,所謂政壇天王,必須是有領地、掌兵馬,具功勳,謝長廷毫無疑問具備這些資格,其所掌的臺灣維新基金會是民進黨的影子政府。臺灣在下一次大選是否再次出現政黨輪替,正為兩岸三地所關注。在現時民進黨內的核心人物中,蘇貞昌的政治身份讓他動彈不得,蔡英文是不可以受傷的寶貝,只有謝是最沒有政治負擔的,他既不會再參選,又具有足夠壓場地位,可以半公開與大陸進行互動。

臺灣傳媒並未大篇幅報導謝是次訪問,藍綠間亦沒有大肆口誅筆伐,甚至較為低調處理,由此可知謝的策略取得成功,也為蘇貞昌與蔡英文在日後著手解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做了可靠的鋪墊。

臺灣民眾具有保守、害怕改變的特質。自2008年後,兩岸間的互動雖時有磨擦,但臺灣民眾已經接受了與大陸在經濟上、文化上常有往來。兩岸關係若因民進党重新執政而重回冰點,無疑將會是民進黨的致命傷。這一點民進黨的核心不可能不知道。

謝長廷的一切行動,必是先以穩定綠營選票基本盤為先。所謂的基本盤,就是深綠。根據歷次選舉的民調,藍綠陣營的基本盤,即深藍或深綠的支持者,各占大概三成,而淺藍淺綠分別是大概一成左右。因此,謝長廷的行動若動搖了基本盤,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必然會變調。迄今為止,綠營民眾未有太大反應,證明謝長廷可以再進一步。

如何發揮謝長廷訪問的漣漪效應呢?謝是次到訪,民進黨人當然占了絕大多數,但謝系主要兵馬並未隨行,顯現謝的戒心依然相當之重,此行目的只為摸底、不為交心。然而北京恰恰可以利用謝的心魔,先拉攏謝系人馬。臺灣有句老話:發財在臺北,亂也在臺北,意思是臺灣的中南部依然相對落後。高雄小港國際機場,每晚九點半後竟然可以關閉一半,台南經花東、宜蘭北回新北市的公路一直沒有得到好好處理,高鐵更沒有規劃。中南部一直無法發展起來,既造成民進黨在當地執政的壓力,也是謝的遺憾之一。因此,如果謝下次到訪,北京應先深入瞭解謝系人脈,然後點名邀請他們一同隨行,陳菊若不方便,賴清德若感到尷尬,但他們總有親信可作代表同行。隨後,以輸出技術、加強交流為名,協助中南部發展,如推動農莊民宿轉型、舉辦中南部漁農業出口技術會議等。如果北京能夠協助重點繁榮大高雄,這將有助將來全面打開紅綠對話的基礎,也可掌握民進黨中南部未來的虛實。要知道謝將是過去式,但陳菊、賴清德的日子還多呢!

引申波幅
謝長廷是次到訪,公開發言並不多,但是有一句話含金量相當高:就算獨派以後想把國家改叫臺灣共和國,也必須先承認現在是中華民國’”

北京的策略應是把未來鎖定在現在。要知道北京現在一切的努力,就是為了防止臺灣變天,民進黨上臺把臺灣從祖國分裂出去。所以,需要把謝的調子定下來,令民進黨承認現在是中華民國變成必然。北京更要構建能夠為臺灣民眾所接受的論述,以先說、先定的方式,儘量阻止臺灣共和國的聲音變成主調。不少臺灣人對大前研一《中華邦聯》一書相當推崇,提出在一個中國前提下發展臺灣本土的一邦多聯論調,獲得臺灣政界、高等教育界中人頗多肯定。對此議題,北京儘早進行深入研究,有助為未來準備論述。

謝此次訪問雖然看似蜻蜓點水,但卻令隨後到訪大陸的郝龍斌緊張起來。及後,馬英九更表示,臺灣民眾若有意願,不排除習馬會。這是馬英九首次鬆口,表示有可能進行党主席對党主席的對話。

國民黨之所以有此反應,是因為他們開始出現被取代感。馬政府過去五年在兩岸關係上,可以說是好處通吃,卻始終不談政治對話,即使在他民望最高的時候也不談。現在馬政府好景不再,民望一路下滑,可能卻是迫使馬政府正視兩岸問題的好時機,推動兩岸互設辦事處,開啟和平協定談判。如今出現以謝逼馬的局面,正是謝此訪的引申波幅。香港的獨特作用也不容忽視。謝長廷與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共宴,臺灣傳媒沒有以此為題大作文章,可見臺灣社會對類似的交流至少是不抗拒的。臺灣人對香港人很少有抗拒感。因此,如果組織一群具臺灣認知的港區全國政協,成立專題工作組,在未來幾年,定期或就個別議題,與臺灣維新基金會進行交流,才有機會深入瞭解民進黨。如果現時港區全國政協中缺乏相關人才,亦應以智庫模式來招攬人才。 

原文:
謝長廷到訪香港、深圳;就紅綠之間的互動,概括來說只要找著兩個重點,便可為未來的互動帶來啟發,一是「漣漪效應」,二是「引申波幅」。

 從「漣漪效應」
1. 謝長廷的獨特身份,以「剩餘價值」引領對紅綠互動。從台灣政壇的角度來說,藍綠兩個陣營均出現「天王」,但誰才可以稱得上是「天王」,中港傳媒一直未攪懂。在台灣,政壇上的「天王」,必須是「有領地、掌兵馬,具功勳」,才可以合資格稱得上是天王。所以,謝長廷是次到訪,台灣部份分析仍以「蘇貞昌、蔡英文與謝長廷」之間的暗戰作主調;未來事件交易所的簡單民調卻對謝的訪問予以肯定,及沈富雄對謝的訪問批評為「空手而回」。三種說法均過於表面,大可不理。

謝長廷所掌的台灣維新基金會是民進黨的影子政府,兩岸間可預期台灣在下一次總統大選再次政黨輪替是可預見的。以現時民進黨內的核心中,蘇的政治身份讓他動彈不得、蔡是不可以受傷的寶貝,只有謝是最沒有負擔,亦不會再參選總統,而又有足夠的「壓場」地位,可以「半公開」與大陸進行互動。

從謝是次到訪後,台灣的傳媒並沒有大篇幅報導,藍綠間亦沒有大肆口誅筆伐,甚至是比較低調處理;便知道謝的策略成功地,為蘇貞昌與蔡英文在日前,表示兩岸問題不是沒有辦法解決,造了可靠的鋪排。

2. 所以,我們的看法是從謝的身份,與大陸(包括香港)的對口單位,與台灣民間的反應作一評估。

首先,謝長廷是以民進黨影子政府代表的身份,與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共宴。及後,台灣的民眾方面,或者未清楚知道董建華的特別意義,但傳媒也沒有以此為題,大造文章。可見,台灣社會對類似的交流,最少不抗拒。

我們要清楚知道,謝長廷的一切行動,必是先以穩以綠營的選票基本盤為先。而所謂的基本盤,在台灣的綠營,並不是簡單一個「綠」字便可以說明,而是「深綠」。藍綠陣營的基本盤,在歷次選舉的民調中已證明是各佔大概三成,深藍或深綠的支持者。

而所謂的「藍錄」,「淺藍淺綠」分別是大概一成左右,這與傳媒的報導頗有出入,但實際情況的確如此。所以,謝長廷的行動若動搖了「基本盤」,民進黨對大陸的政策必然會變調。但迄今,民眾還未有太大反應;證明再進一步是可以的。

當然,我們要捉緊台灣民眾,保守,害怕改變的特質。自2008後,兩岸間的互動雖有磨擦,但台灣民眾已經接受了與大陸是在經濟上,文化上常有往來;這點我不相信謝是不知道的。兩岸關係若因民進黨而從回冰點,這將會是民進黨的致命傷。那香港的獨特性是有作用,因自80年代開始,香港與台灣的文化,民間喜好極為類近,透過董建華的身份,應組織一群具台灣認知的「港區全國政協」,成立專題工作組。在未來幾年,定期,或就個別議題,與台灣維新基金會進行交流。台灣人對香港人的抗拒感是低的,而台灣人常對大陸常掛在咀邊的一句話,就是「你不了解我」。由董生的「點」,變成工作組的「面」;才有機會深入了解民進黨的算盤。若現時港區全國政協中缺乏相關人才,亦應以智庫,或「影子」操作模式,招攬人才;沒有人,什麼也不好談。

其次,謝是次到訪,民進黨人當然佔了絕大多數,但謝系沒有主要「兵馬」隨行;便知道謝的介心依然相當之重,此行目的,只為模底,不為交心。但我們可以利用謝的心魔,順籐摸瓜,先拉攏謝系人馬。台灣有句說話:「發財在台北,亂也在台北」。意思是中南部以後,台灣依然相對落後。高雄雖貴為直轄市,但小港國際機場,每晚九點半以後,有一半機場竟然可以關閉。台南經花東、宜蘭、北回新北市的公路一直沒有好好處理,高鐵更沒有規劃;這些先天因素,造成中南部一直被比下去,無法發展起來,造成民進黨的壓力,及成為了謝的遺撼。

所以,謝以基金會身份到訪最少已有兩次,下次到訪,我們可以先了解謝系人脈,然後點名邀請他們一同隨行,陳菊若不放便,賴清德若感到尷尬,但他們總有近臣可作代表同行。然後,以輸出技術,加強交流為表達,引之以「發展」來包裝「利」,例如:「農莊民宿轉型」,中南部漁農業出口技術會議等;亦可側面與全台灣第二大,直屬台灣行政院的台灣青年創業協會進行實際互動。該會是最早一批與中山市青聯交流的台灣南部,具官方背景的組織,曾多次參與「中(山),港、澳、台青年聯歡」,並於2008年與中山市青年企業家協會簽定「締結同盟」協議,之後,卻一直束之高閣。若透過大陸幫忙,來重點地「繁榮大高雄」。這將有助將來,全面打開紅綠對話的基礎;要知道謝將會是過去式,但陳菊、賴清德的日子還多呢!同時,我們亦可知道民進黨中南部以後的虛實。

至於老美,暫時自顧不暇,只要台灣「不獨立」,不改變現狀,暫可不用擔心老美的過度介入。

 從「引申波幅」
1. 謝長廷是次到訪,公開的說話不多;含金量最高的只有一句,就是:「就算獨派以後想把國家改叫『台灣共和國』,也必須先承認『現在是中華民國』」。 那我們的策略便應是「未來」即「現在」;要知道現在我們一切工作,也是為防台灣變天,民進黨上台把台灣從祖國中分裂出去。所以,我們要把謝的調定下來,當未來發生時,便已經是現在,令承認『現在是中華民國』變成必然性。甚至,我們要準備一些「語言」,準備將來與台灣民眾溝通,以「先說、先定」的方式盡量阻止「台灣共和國」的聲音調成主調。 台灣人對大前研一的「中華邦聯」一書相當推崇,而「一邦多聯」,是建立在一個中國的前題下,發展出來的台灣本土論調。在台灣無論政界,高等教育界均認為這是比較務實的想法。若我們就此議題,盡早進行深入的理解,研究。這將有助為未來準備「語言」。 

2. 另一方面,我們要「以謝逼馬」,謝的訪問雖然是蜻蜓點水,但卻令隨後到訪大陸的吳伯雄、郝龍彬緊張起來,在台灣親藍的中國時報,聯合報也出現追蹤式報導。及後,馬英九更表示,台灣民眾若有意願,不排「習馬會」;這是馬英九首次鬆口,有可能進行「黨主席對黨主席」的對話。 國民黨之所以有此反應,是因為他們開始出現「被取代感」。馬政府過去五年,就兩岸關係上面,好處通吃,政治不談;尤其是在他民望最高的時候也不談,現在好景不再;卻是我們最好時機,逼使馬政府要正視兩岸問題,在他時間不多的情況下,開啟「和平協議」及互設辦事處。始終類似的問題,與國民黨談判會對我們比較有利,加上台灣新生代,對大陸有明顯的抽離感,若結合在民進黨的力量中。以上的東西也不好說。 
當然,我們要參考香港的經驗,當時,CEPA的簽定是以香港的經濟總量,與國內的市場大小,作不對等單位比較,結果便出現今天的反噬。所以,與十分敏感的台灣人互動時,我們務要緊記應是以「點」對「點」為基礎。例如,若落實北京、台北互設辦事處;下一步應是「台灣駐廈門」、「台灣駐福建」辦事處。這一來易於操作,二來也可避免,台灣人「被侵略」的感覺。

《完》


2013年7月24日星期三

2013年7月24日 - 岩手縣「一夜干魷魚」

在「樓上」發現來自日本岩手的「一夜干魷魚」,一包有兩大隻,每隻也有大概40cm;每包不到$40港幣,輕烤之後,實在是入饌佐酒的好料理!


2013年7月24日 - 台北淡水洪媽酸梅粉

我也忘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家中總有一點帶有台味的東西;小時候,我學到梅粉這種既省錢,又有點精作用的妙品,加在冰涼涼的西瓜上,實在是一總讓人開心,又懷念的兒時味道。至於「洪媽」嘛,當然是來自台北淡水老街的出品呢!


2013年7月23日星期二

外劇:地球末日戰

「地球末日戰」,只不過是畢彼特版「生化危機」最有意思是劇中提出一個「第十人理論」而已!


2013年7月19日星期五

外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 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 再給我一天

生命的反思:三本書與電影均值得看

第一本是《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這本書與電影也令我想起,授業恩師對我的教導,與相處的點點滴滴;而我部落格上的座右銘前半句:「人生沒啥「太遲了」的事」亦是出自這本書。

第二本是《再給我一天》,人縱有遺憾,感到忿世,但只要一息尚存,便應感恩,因為我個還有「機會」。

第三本,亦是我最喜歡的故事《在天堂上遇見的五個人》,人總有一死,但這一生,對自己,對別人最後有什麼意義呢?或是過客不留痕,或是刻骨又銘心;但有趣的是,你在意的,可能最後碰不上,你遺忘的,最後卻為你上了最重要一課。我間中也會想,百年之後,我會遇上那五個人呢?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是唯一在港上影的電影,可惜因為片房不太好,很短時間便草草落畫。之後,《再給我一天》與《在天堂上遇見的五個人》均沒有在香港正式上影,只好在台灣找囉!




2013年7月18日星期四

外劇:Before Sunrise / Before Sunset / Before Midnight

18年,三套電影,我全看了!

有讓人滿有幻想,重新搜尋記憶中,那浪漫的 Before Sunrise》,

有議人懷念那些:「在錯誤的年代,碰上自己以為對的人」,及讓人費解的結局的《Before Sunset》,一曲淡淡然的An Ocean Apart,實在經典。

有從浪漫回到現實,現實變成接受,嘗試帶出許多人生道理的《Before Midnight

應該是結局了!


港產:朝花夕拾


記得當年年紀小,亦舒的《朝花夕拾》是我唯一看過的愛情小說。雖然我一直不好甜,但這本書讓我對巧克力多了一份尊敬,電影中方中信對‘宜’的執著也令我很著迷,而早上的花,黃昏才去拾,除了是時間錯配,一切也是太遲了!





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

台劇:逆光飛翔

台灣可愛的地方,就是有空間容得下這類非主流的電影。電影是台灣失明鋼琴家黃裕翔的故事,並代表台灣角逐2012年奧斯卡最佳外語電影。

佛學有云:「五色令人目盲」,六感俱全,分分鐘也看不清楚前路,方向;相反,憑著心眼,裕翔卻可以在不受搔擾的情況下,認真面對自己人生道路。


2013年7月11日星期四

美國時間2013年7月11日 - 討論71大遊行、斯諾登事件,與黃毓民退出人民力量

71大遊行:
- 今年表達的議題相對單一,大部是CY下台
- 亦有針對政改,與佔領中環部份
- 但中產參與者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多多,那是因為03年的負資產一族,大部份是已購房「上車」的一族。現在市民的不滿是「購房難」,但始終未跌落房貸泥沼。
- 值得留張曉明的一番話,與環球時報不謀而合,明顯中央已把香港的事務,從大陸本體上「割開」來看,變得不痛不癢。

72環球時報的社評,認為71遊行是香港的「新傳統節目」,內地需要真正適應香港政治制度 的各種表現,並首次指出「內地應當將它們看透,無必要事事反應,與之一來一去地互動。」 
- 遊行後的漣漪效應並不明顯

斯諾登事件:參考文章 - 2013628大公報 / 教育版 / 通識新世代
點評論辯 -  無法理阻斯諾登離港(標題由報方擬定)文章如下:


2013年7月9日星期二

2013年7月8日:審議民主

原文:
「佔領中環」的首個「商討日」在58召開,約有六百名不同階層、界別的市民參加。會後,主辦單位發表了七項重要議題。說實話,筆者認為是次「商討日」的模式是類近「學術研究」,多於「社會運動」;而提出的議題,一如神十升空,與天比高。當然,第一次「商討」出現「雲端」效果,實在不足為奇,問題在於主辦單位採用了要求頗高的「Deliberative Democracy」。

Deliberative Democracy」在台灣譯作「審議民主」,在大陸則譯作「慎議民主」。台灣被形容為中國人社會中,最民主的地方;那管台灣的民主劣質與否,台灣政府與學術界,就「審議民主」的實行與研究均相當豐富。

根據台灣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中:「『審議民主』的概念自1980年代中期在歐美興起,被視為民主理論與實踐的重要轉向。在理論面,這個轉向源自對代議政治的反思,主張公民才是民主體制的參與主體,因此所有受到決策所影響的公民或其代表,都應該能夠參與集體決定,而這個集體決定是經由參與者進行知情、理性、平等的溝通而達成。在實踐面,許多具有審議特質的公民參與創新模式,陸續被發展出來,利用結構化的程序設計,來組織公民的討論,常見的模式包括公民共識會議(公民會議)、審議式民調、公民陪審團、願景工作坊、學習圈等。」

從廣義的角度來看,隨著「落實地區行政」,香港類近「審議民主」的模式也有接近30年的歷史。台灣自2002年,也開始就著一些「全台性重要議案」,進行過多次「公民會議」。不過,進行研究的學者普遍發現「審議民主」,往往存在一個「理想性」死門,而難以得出「理性共識」的預期效果。

「審議民主」是需要有「平等的溝通」;但平等對話,是需要與會者,就相關議題有一定的「內化」。若從狹義的角度,要求全數與會者對「佔領中環」四部曲有所掌握,那真是有點嚴苛!那便會造成,比較認識議題,或者「大聲」的與會者主導會議,在討論時產生不公平的現象,令其他與會者無法充分表達意見。

早前某「非政治學」本地學者,引用大學的遴選校長,是「教授治校」為例;教授們的專業當然有所不同,但訓練思考和論辯的方法應該是「差不多」的。如果,全港市民也有同樣的基礎,那「佔中審議民主」便會相當高效;無奈,事實並非如此。而筆者亦必須指正,那位學者用「教授治校」來論證「小範圍」特首選舉的合理性,不但離題;甚至會側面「踢爆」選委會成員,是因為具有形同特權的不平等「條件」。此例無助於展開2017年的政制討論;甚至會成為激進佔中者的「啦啦隊」。


至於,港府自今仍未就政改進行諮詢,但即是未有方案,亦要盡快提出「時間表」,否則,當民間提出「一百樣可能」的時候,政府在這場搏弈中,只會越來越被動。

2013年7月7日星期日

2013年7月5日星期五

2013年7月5日 - 論「擴建」撤回因由(標題由報方擬定)

「筆者相信,香港人是接受理性的建制派,而非神級的保皇黨。」是本文主旨中的主旨。

這篇文章是近期筆者極喜愛的論辯,差不多沒有一個多餘字。本文由政府與市民的互動、「信任網絡」無法建立、政策推銷用字過時、政治任命官員以傳媒角度、新聞價值看「民生無小事」均有談及。而各政黨的取態也有分析。
香港現時「建制派」是等同「保皇黨」,但在面向全面直選時,兩者應該要有所區分,否則「出得來行,遲早要還」,而出現唯利是圖的「神級保皇黨」,就更加是災難之中的災難。

刊文與原文:

日 前,環境局因「數唔夠票」,而主動撤回「擴建將軍澳垃圾堆填區撥款申請方案」。本報認為香港每日產出過萬噸垃圾,在沒有焚化爐的情況下,擴建堆填區,是目 前唯一的辦法;並以此之題,在翌日刊了一篇名為「將軍澳居民與政府必須互諒」的社評,認為只要政府認真聽取,和盡可能滿足當地居民的訴求,便能把擴建的聲 音和阻力減到最小。

看罷,筆者實在不感樂觀。堆填區的擴建問題,其實只是患病的特區政府病徵;內裡所包含着的矛盾,並不是一句互諒互讓便可一筆帶過。首先,根據查爾斯、蒂利《民主》一書指出,有效的政府運作是需要把「信任網絡」融入公共政治之中。這種信任網絡可以是政黨、或者是其他形態;但重點是公民均有權參與。平心而論,第四屆行政長官選舉對大部分香港市民來說,也是「唔關我事」。在這種情況下,信任網絡自然難以建立。從將軍澳居民怒指政府「唔填又填、唔擴又擴」的咆哮中,我們便可以知道市民與政府之間的互信關係欠佳。 

其次,一直被市民詬病的副局長及政治助理,在是次堆填區的擴建問題,再一次看到無助於施政。當然,他們也可能「唔知自己做乜」!但設立這兩個薪高糧準的位置時,不是正正為了向市民解釋政策嗎?這群滿有熱誠,但非來自「木人巷」的空降部隊,自然對民情掌握有所限制;偶遇民意反彈,要不便是左支右絀,要不便索性把政策也放棄了。同時,從環境局仍以「補償」去游說居民,便知道手法過時,香港是大家的,我們的未來是應該「共建」的。這種「欠咗你」的表述,只會更易激起民憤,及在討價還價時處於下風。 

還有,政黨是政府與市民之間,重要的信任網絡載體。民建聯與工聯會最終反對方案,令環境局不得不一「撤」以謝天下。但作為一個有承擔,有遠見的政黨,應該根據民意,預早設有黨內立場,而不是臨急才在鏡頭前「落區討論」。畢竟,堆填區「爆煲」已是老生常談。筆者經常表達香港的政界,無論泛民、建制均欠了一個「論述」。泛民明顯是欠了一個「中國論述」,在「一國兩制」下,泛民總不可置中央於不理。至於建制,死穴就在於無論支持,或反對政府的方案,議員們向市民解釋政策的能力,尚有極大的進步空間。他們有理,也說不清,將會是面向普選的重大考驗。不過,民建聯與工聯會是次的投票意向,雖有民粹成份,但也說明了他們是面向直選,需要與市民交代的政黨。而且,遲來的政黨立場,最後還是勉強說得過去。這總比單憑「感到誠意」,便率先表態的政團受人尊重。這類效忠式表態,實際上是政府的「攞命籐」,讓市民誤以為政府已經「數夠票」,硬要通過方案,毫無討論空間,結果民怨四起,非理性地與政府對着幹。筆者相信,香港人是接受理性的建制派,而非神級的保皇黨。
 Picture
對應社評:2013年6月27大公報社評 - 將軍澳居民與政府必須互諒Picture

2013年7月2日星期二

2013年7月2日 - 「棱鏡」劍指香港不足奇(標題由報方擬定)

美 國前中情局僱員斯諾登,因揭發美國政府的全球網絡監控醜聞,而遭美國政府起訴,並向特區政府尋求引渡回美受審。斯諾登藏身香港近一個月,直至上周日,事件 峰迴路轉;美國政府雖然向特區要求向斯諾登發出臨時拘捕令,但由於美國政府的文件未能全面符合香港法律要求,斯諾登終透過正常的出入境途徑,輕輕的來,投 下了一個「棱鏡」震撼彈,又輕輕的飛抵莫斯科,再轉往其他國家了!   

早前,本報發表了一篇名為「抗議網絡入侵依法助斯諾登」的社評,文章的重點前為「抗議」,後為一個「助」字。不過,特區政府大概也不用操心,斯諾登這個燙手山芋已經離港而去。但隨着斯諾登留下來,對美國政府的指控,我們還有很多問號,希望得到答案,及值得再細細咀嚼一下。 


首先,為什麼美國政府需要有「棱鏡」行動?據斯諾登透露,美國政府類似的監控計劃尚有最少五個,而根據香港的網絡保安專家指出,若美國政府的監控計劃,只在「瀏覽」,而不「下載」;即使是高手,也不一定會察覺到美國政府的惡行。美國政府無理由不知道,這是有損國威的醜行。無奈,美國太迷戀「世界警察」這個身份才自食惡果。 


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以降,仗着傲視全球的國力,一直以「世界警察」自居。但這個身份的代價不菲,要擁有這份虛榮,便需要有全球最快、最準的資訊。從前,網絡還未盛行,在全球擴布間諜,便成美國的不二法門。後來,美國國庫財政狀況大不如前,網絡監控也逃不過被「開刀」削資。要不是這個有點過時的身份,美國根本用不着「全球監控」。 

其次, 「棱鏡」劍指香港實在不足為奇,畢竟香港仍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要保持競爭力,便需要有最自由的資訊流通,這才可以活絡經濟。有調查顯示,每個香港市民約擁有四部手機,比率是全球之冠。智能手機越賣越平,美國要截取通訊,香港自然又是不二之選。
 
再論這個燙手山芋,為什麼以商界主導的功能組別議員,遠較民選議員緊張,及少有地「為民」?向美國求證本港的電腦系統是否曾被入侵,並促請美方銷毀相關資料呢?重點就在「銷毀」二字。各位可能未必知道薩摩亞、塞舌爾這些島國在哪裡,但曾經註冊「離岸公司」的財閥,肯定知道這些島國的作用。香港是資金自由流動的地方,透過這些國家避稅,或者調動一些不一定犯法,但不想讓人知道的資金,這類國家簡直就是天堂。不過百密一疏,所謂: 「上網一定留痕」,為免日後「有痛腳」,在利之所在的大前提下,便積極要求銷毀資料了!
Picture
對應社評:2013年6月20大公報社評 - 抗議網絡入侵 依法助斯諾登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