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1日星期五

2013年5月31日 - 看清長毛黃毓民真面目(標題由報方擬定)

文中提及:
「有這樣的選民,便有這樣的代表」;類似的情況一樣發生在民建聯、民主黨的發展之上。…明顯指的不只是社民聯及人民力量,是「制度造英雄」及
有關「一黨獨大」之說,

筆者在去年2012年9月17日經濟日報A31發表了一篇名為「民建聯贏議席  輸了整個建制」,當中,就比例代表制及「資源」的配合,造成民建聯「一黨獨大」有關更如嚴厲的批判,文章如下:
http://justinyezhendong.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745711

刊文與原文:
擾攘40多日的財政預算案,在立法會主席兩次「剪布」的情況下,順利獲得通過。特區政府短期周轉不靈也得到解決。從「Stateman-like:政治家風度」的角度來說,是次「長毛」梁國雄、黃毓民藉審議財政預算案, 「拉布」要求「全民退休保障」及「回水一萬」,實在是有點「挾硬」!  

上周,本報亦就「拉布」落幕,刊了一篇題為「『拉布』非議會民主且誤港害民」的社論。文中力數「長毛」、黃毓民在議會上種種失德行為;更引用黃毓民在一次特首答問會上對梁振英揮拳叫囂: 「你是幾百票選出來的,我是幾萬票選出來的,你兇什麼?」認為氣焰極之囂張,令人側目。  

有趣的問題來了!為什麼香港的立法會出現類似「長毛」,黃毓民之流?而且人數不是在減少,而是越來越多?連同陳偉業,陳志全,激進反對派在上屆立法會選舉中,共取得四席22萬票;陳志全更是在政界名不見經傳,一躍成為立法會議員。簡單的菜市場邏輯,當然就是「有這樣的選民,便有這樣的代表」;類似的情況一樣發生在民建聯、民主黨的發展之上。但這不足以全面地解釋, 「長毛」、黃毓民等激進反對派的生存空間。若然時光可以回到1997年,或者我們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香 港回歸之後,中央為防立法會出現「一黨獨大」情況,及增加不同階層的社會代表性,設計了有利小政黨發展的「比例代表制」。這個制度與「簡單多票制」的最明 顯的分別,就是各參選隊伍的「首位」均有機會以較少票數,晉身議會。從正面看,這是有利「拉闊」香港的政治光譜,但負面的效果,就是造成香港出現極端多黨 的情況,及讓「長毛」,黃毓民跳了出來。  

我們要反思一個問題,從政治學上看,每個社會出現5%極左、或極右的支持者是頗為容易及合理。但這就足以讓「長毛」及黃毓民有一個相當穩定的生存空間;而這群極端支持者往往是「死忠粉絲」,和追求形而上的理念。變相「長毛」及黃毓民只需一句監督政府,便不需要有任何扎實的地區工作,已經足以屆屆連任。  


其實,現時香港立法會的五大選區,漸漸趨向過於龐大,地廣人多。在那麼大的一個選區之內, 「長毛」及黃毓民要號召數個百分點的「粉絲」,實在易如反掌。可行的建議是,把現行五大選區,改為六至九個選區;令區內選民人數減少及讓選民可以在近距離,看清楚「長毛」及黃毓民的實際工作,從而以手上選票教訓他們,他們才有可能在議會內消失。
Picture
對應社評:2013年5月22日大公報社評 - 「『拉布』非議會民主且誤港害民」 Picture

2013年5月28日星期二

2013年5月28日 - 「佔領中環」亂港禍港(標題由報方擬定)

刊文沒有刊出的原文的部份,其實是本文其中一個重要主旨:

「佔領中環」最大的貢獻是在於「公民覺醒」-

「不過, 隨著「佔中」所引發起的社會討論,反而會較實際佔中威力為大。例如日前,有超過一萬四千名選民的社會福利界,便展開了一場「社工復興運動」,當中重提社工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應有的使命。若然,有超過九萬名選民的教育界也發起「教師醒覺運動」,到時對香港所構成的衝擊,將會遠較萬人佔中來得震撼。」

刊文:
上周,本報就香港大學戴耀庭教授的「佔領中環」運動,發表了一篇提為「佔中」是港版「茉莉花革命」的社論。當中引用中華總商會及中華廠商聯合會,日前在報上刊登反對「佔領中環」的聲明;認為「佔領中環」是以本港的經濟作賭注,危及金融商貿活動及整體市民利益。
 
筆者認為兩大商會的聲明,是代表了該會的「當屆理事會」,及部份工商界的意見;至於,是否也包含了佔全港97%的中小型企業?筆者便表示存疑,因為普羅的中小企,與財伐巨商之間一直沒有什麼「共同語言」。關鍵是中小企在香港一直像「一盤散沙」,而且亦缺乏財力在報章刊登聲明,表達意見罷了!不過,就兩大商會所提出的憂慮,當中便引紳出一個公共行政學上非常重要概念,就是「Harm To Others」。
 
從公共行政學上,每一位市民,所享有的公民權利,包括集會,示威、遊行等,都是均等一致的。若然佔領中環真的對其他市民造成生活上的不便,那便有可能構成「Harm To Otherss」。而以中環的實際情況,實在是難以找到地方容納萬人集會。屆時,政府便需要出手介入,以保障普羅市民的權益不受損害。至於,會否危及金融商貿?兩大商會可能需要提供更具體的資料,以說服香港市民。但現在按照佔領中環的「四部部」,情況是「十劃都未有一撇」。

歷史上看,每次大型的社會反動,均與政府不濟、社會不安、經濟不振有關;在中國人的社會裡,往往再多一點富者田連阡陌,貧無立錐之地。但這些都是反動的基 本因素,點起「火苗」的,普遍是一個誘發性事件,令參加者一股勁地投身運動。我們所熟悉的辛亥革命便是一例。反觀,是次「佔中」事件,筆者感到不樂觀的原 因是,實在「太過理想」,極像1848年普魯士制憲議會;最終因「傾得太耐」,被普奧聯軍兵臨城下;制憲運動失敗告終,時勢才造就了鐵血宰相卑斯麥,及德國統一運動。 


香港一直缺乏政治人材,大學所培育的政治人才亦是「有限公司」;因此,單是「佔中」的第一步,要聚集一萬名懂得「傾政治」,最後又要得出「萬人方案」的可能性已經相當低。 (以下是刊文沒有刊出的原文部份)不過,隨著「佔中」所引發起的社會討論,反而會較實際佔中威力為大。例如日前,有超過一萬四千名選民的社會福利界,便展 開了一場「社工復興運動」,當中重提社工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應有的使命。若然,有超過九萬名選民的教育界也發起「教師醒覺運動」,到時對香港所構成的衝 擊,將會遠較萬人佔中來得震撼。
Picture
對應社評:2013年5月21日大公報社評 - 「佔中」是港版「茉莉花革命」
Picture

2013年5月25日星期六

2013年5月25日外地晚餐 - 深圳寶安區玉律農莊

真的別問我如何前往農莊,要不是友人開車過去,我肯定沒辦法一嚐用茘枝柴烤的燒雞。
Picture
〈茘枝柴烤的燒雞〉

國內的燒雞,本身就沒有香港的那麼胖,已經農家雞一般都是「會跑」的走地雞,所以肉比較結實,也比較有咬勁!比較修長的土雞,串在竹棍上面,配上用茘枝柴來烤,一種淡淡的香味,實在很不錯呢!

可能食品安全,和添加劑實在太多了!近年,國內也興起吃農家菜,中山的鎮區便有不少的農家菜館!這類菜館裝潢不一定很吸引,可是「吃」才是最重要嘛!而且各有特色,有機會大家不防一試!
Picture


〈深圳寶安區玉律農莊〉

2013年5月24日 - 菲輕視人命實在氣難平(標題及小題由報方擬定)

刊文與原文:
近日,台灣漁船廣泰興28號,在台灣、菲律賓的「共同作業區」捕漁時,被菲方的公務船追打50多槍,年屆65 的船員洪石成不幸中彈身亡。本報發表了一篇名為「兩岸聯手護漁共禦外敵欺侮」社評,當中指出,菲方在無預警的情況下襲擊手無寸鐵、毫無還擊之力的台灣小漁 船,嚴重違反人道主義精神。事後,菲方對台的道歉毫無誠意,並以「無意造成」來掩飾濫殺平民的蓄意行徑。文中對台灣當局的強硬回應及兩輪制裁予以肯定,並 引用「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認為兩岸要聯手合作保護漁民在捕魚時的安全。

慎防大陸善意被扭曲

灣當局對菲方的四點要求,包括:正式道歉、賠償損失、徹查事實嚴懲兇手,以及重啟台菲漁業協議的協商。當中除了「重啟台菲漁業協議的協商」有商榷的餘地 外,其餘三點均是非常基本的要求,為什麼菲方先以「無意造成」來敷衍回應,後以馬尼拉經濟文化中心駐台北代表白熙禮表示歉意;直到台灣作出第一輪制裁時, 菲國總統亞基諾三世才作出書面正式道歉呢?

這帶出一個非常簡單的價值觀問題,就是在菲律賓, 「死亡」實在過度經常地發生,造成菲國對人命的輕視及不尊重。還記得「823馬尼拉人質慘案」,全港市民十分傷痛,菲方至今尚欠香港一個交代;但原來慘案發生同日,只有一街之遙的距離,一位韓籍的牧師亦遭槍手劫持,最後遇害身亡。就在「廣泰興慘案」發生之時,菲國正進行中期選舉,據報亦有最少七人因暴力行為而喪命。生活在一個治安如此駭人的國度, 「搞出人命」對該國來說可能已習以為常,所以,菲方的發言人以至總統,才會在回應事件時裝出一副嬉皮笑臉。

對一個蠻夷之國,兩岸雖則未能建立軍事互信,但若如社評所言「聯手護漁」,以兩岸現時的軍力,定能震懾菲國。令菲國在這片中、台、菲三角海域,不敢越雷池 半步。在「兩岸同屬一中」的前提下,這應該是理所當然的發展劇本。不過,若從政治現實的角度出發,我們實在要考慮到,台灣同胞的主觀情感問題。兩岸雖屬一 中,但「各表」的政治格局,迄今未有基本改變。

大陸的善意,有機會被台灣綠營及「台獨分子」演繹為「協防台灣」,或者在軍事上「託管」台灣,這將會對2014年,台灣首次七合一選舉造成莫大的衝擊。所謂,一子錯滿盤皆輸;下這步棋,實在不得不深思呀! 

延申閱讀:2013520日經濟日報A40 - 解決台菲紛爭 中美鬥快鬥準

Picture
對應社評:2013516大公報社評 - 兩岸聯手護漁 共禦外敵欺侮

Picture

2013年5月21日星期二

2013年5月21日 - 拉布借題發揮終告失敗(標題由報方擬定)

「議員們只可以就政府的提案,審核、通過財政預算;而沒有參與制定或建議的權力。為了制衡行政主導,拉布便成了扭曲的行政立法「Check and Balance」方式。」

刊文與原文:
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根據基本法第七十二條(一),行使「主持會議」的權力及立法會議事常規第九十二條: 「立法會所需遵循的方式及程序由立法會主席決定」,終止了由人民力量黃毓民、陳偉業、陳志全及社民連梁國雄,就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的拉布辯論。相信財政預 算案將於日內獲得立法會通過。

近月,就財政預算案的爭辯,無論是拉布,或是剪布均被坊間罵至灰頭土臉。無庸置疑的是,今次拉布四丑「原文用:四子」在道德高地上,失去了去年拉布戰的光環。去年的拉布是由於五區總辭,衍生的《立法會議席出缺安排議案》討論;這個單一議題,目標清晰,較容易吸引群眾目光。

相反,是次就財政預算案的拉布,四丑「原文用:四子」明顯是借題發揮,欲以財政預算案的「攔路虎」姿態,逼使政府推行全民退休保障或全民派發一萬港元。由於市民對上述有點措手不及,四丑「原文用:四子」要藉相關議題,引起大規模群眾運動,顯然是力度不足;但在現行香港獨有的立法會比例代表制選舉下,四丑「原文用:四子」只要取得數個百分點的極端選民支持,便可以爭取連任。所以,即使是次拉布理據牽強,對四丑「原文用:四子」來說已經是穩賺不賠。

於,曾鈺成最後剪布,的確亦是一個困難的決定。曾鈺成雖然有基本法七十二條第(一)款及議事常規第九十二條作剪布的法理基礎,但核心的問題並不是在於 「拉」或「剪」之上,而是香港的「行政主導」政府架構。根據基本法第七十四條:立法會議員根據本法規定並依照法定程序提出法律草案,凡不涉及公共開支或政 治體制或政府運作者,可由立法會議員個別或聯名提出。凡涉及政府政策者,在提出前必須得到行政長官的書面同意。

這個大前提下,香港九成半以上的議案,均是由政府提出;議員們成了足球場上的「龍門」。例如,根據基本法第七十三條(二)議員們只可以就政府的提案,審 核、通過財政預算;而沒有參與制定或建議的權力。為了制衡行政主導,拉布便成了扭曲的行政立法「Check and Balance」方式。若然曾鈺成完全不容許議員拉布,日後萬一真的碰上一些「惡啃」議案,立法會便會無招架之力。


所以,反對派無論拉布或剪布,均表示「反對」。正正是因為他們除了「反對」以外,在議事堂內實在沒啥可以做。要根治拉布這個亂象,可行的方法,就是在逐步邁向普選的過程中,修正行政主導的方式,讓議員們有機會提出不同議案,及承擔相應的政治責任。若真如此,四丑「原文用:四子」們還敢輕言拉布麼?

Picture
對應社評:2013年5月15日大公報社評 - 「剪布」合法合理堵漏刻不容緩
Picture

2013年5月20日星期一

2013年5月20日A40 - 解決台菲紛爭 中美鬥快鬥準(標題及小題由報方擬定)

在台灣,漁船廣泰興28號,在台菲具有爭議的海域上捕漁時,被菲律賓公務船「狂射」50多槍,年屆65歲的老船員洪石成慘遭流彈擊中,不幸身亡。事件引起台灣全民忿怒。 

台灣總統馬英九及台灣當局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對菲國作出了兩輪制裁,逼使菲國答應四點要求:包括:正式道歉、賠償、徹查真相及重新啟動漁業談判。可惜,菲國的態度仍舊漫不經心,台灣當局在這次維權行動上,有可能再次踼到鐵板,而且是出自內部的壓力。 

台灣政經內傷  仍須放手一搏 
首先,一個政權接近倒台時,必定是千蒼百孔,慘不入目。台灣自2008年再次變天之後,實際的情況並沒有如國民黨的預設劇本般,得到明顯的改善。經濟上,馬政府的633承諾跳票,「『馬』上好」的願望落空;在亞洲12個經濟體之中,台灣多次「蟬聯包尾」,敬陪末座。民眾對生活上的不滿已經達到要「爆」的程度,人均負債高達90萬新台幣。 

政治上,馬英九優悠寡斷,凡事「慢半拍」的性格,令他的民望插水式跌至不足兩成,還得到「水母總統」的外號。他在任六年有多,屢換閣揆,「攪來攪去」還是無法制定一套治國良方;五都首長,國民黨一樣包辦了「尾三甲」的位置。 
最致命的一擊是,台灣民眾因為陳水扁貪腐案,在2008年把民進黨轟下台,再給國民黨一次機會。可惜,近月馬英九最自恃的「清廉政府」,也被一手提攜的林益世、賴素茹,和陳威仁「三震」至金漆招牌不保。這顯示出中國人在政治上的悲歌,為官者奉公守法是依賴上行下效,而不是制度。就不過是三人,便把馬政府最後一根「救命草」也拔走了。 

民進黨看準了國民黨的積弱,在一月台灣公布首季經濟增長之先,發動了十萬人「反馬」大遊行,提早為2014年台灣首次七合一選舉揭開序幕。要知道「極端的唾棄感,會引來極大的鐘擺效應」,這無疑是有助民進黨重掌政權。 

所以,馬政府雖然國庫空虛,嚴重內傷;但在面對菲國這般蠻夷戎狄的時候,也必須要放手一搏,訴諸軍力,以舒緩島內群眾對馬英九施政的不滿。台菲之間爆發軍事沖突的可能性雖底,不過在姿態上,馬英九也必須像一位守土有責的「三軍統帥」;若連為台胞「吐一口污氣」,討回點公道的能力也欠奉。馬政府必提早玩完! 

理論上,台灣的軍力現時仍優於菲國,尤其是空軍作戰能力;但底子如何,相信不少台胞也心中有數。就在台灣宣布南海軍演翌日,一台F16戰機在訓練時,不幸在外海墮毀;而原定四日的軍演也突然減為兩日一夜。這種不尋常的情況並非擔心觸怒美國,而是獻醜不如藏拙。但這個有趣畫面,就為大陸帶來了一個制造既定事實的好機會。 

華「聯手護漁」美只能出口術 
在台灣宣布軍演後,大陸方面隨即表示:「兩岸同屬一中」,可以與台「聯手護漁」。台灣當局還沒有空回應,大陸的漁政船便已開赴南海。從一個較抽離的角度來看,大陸隨著國的上升,明顯由從前「東亞五國同盟」,上海合作會議等「大陸策略」,改為征剿索馬里海盜,南海護漁的「藍海策略」;所以,只要有機會讓海軍一展威風,大陸當局也一定不會放棄。但從兩岸關係方面小心觀察,大陸對台灣的熱心,是有可能根本性地,摧毀台灣政權的合法性。台灣若答應大陸聯手護漁」,實際出現的效果,就是大陸派兵保護台灣;台灣「爛」倒連自保的能力也沒有。 

而在歷史上,若非同盟軍,便只有宗主國,會對「附庸」作出軍事支援。此例一開,台灣島內對馬政府「賣台」的指責必定排山倒海而至。 
華倘保南海太平  美失驚察光彩 

同時地,是次菲國的「可能使用過份武力」事件,亦是天掉下來給大陸的禮物。美國咀巴雖然嚷著「重返亞洲」,但實在窮得只得「出口術」的份。雖然,台、菲是美國,對中國圍堵鍊的重要組成部份,但美國實在太窮,只能發表一下聲明,而無實際行動。相反,中菲雙邊貿易額以超過300億美金,中國就是看準了美國的底牌,那管是否與台灣「聯手護漁」,也安排了「先漁政、後軍艦」的插手南海方略。 

所謂:遠水不能救近火,中國的戰略,從氣勢上已打擊了美國重近亞洲部署。中國若能保南海太平,從而取得南海的「話語權」,美國便更會陷於「雞肋」之境。若然,菲國在中國的軟硬兼施下,向台灣作出合理交代,美國不單失去了「世界警察」的光彩,而以美國為軸心的「美、台、菲」三角關係,更有可能在海上向南傾,成為以中國為平衡的「中、台、菲」倒三角,美國的圍堵鍊亦會出現缺口。所以,台灣對菲的四項要求能否達標,並非仰賴台灣的軍力,而是還看中、美對菲國的恩威並施,看誰快、誰準、誰有能力令菲國盡快低頭道歉。



2013年5月16日星期四

3 位叮噹

三位在中山,台中帶回來(其實是換),陪我渡過兩個黑暗時期,讓我繼續感到有希望的特别好朋友-叮噹。


後記:2015年1月2日《叮噹音員林保全先生病逝

在我的年代,我們自只知道那位叫:叮噹,而不知道什麼叫:多啦 A 夢。叮噹一直是我們的兒時伴侶,即使你多喜歡‘黃金戰士’、‘鐵人28、‘六神合體’、‘天威勇士’、‘百戰王’,也不會討厭叮噹。甚至我們即使一如大雄般長大了,也會時常憶起這位朋友。原因是叮噹代表了我們一代人的夢,與所認同的價值和精神。他不真實,但勇敢、善良、樂於助人、又善惡分明,而且常懷希望。今早驚悉林保全先生病逝,實在覺得好像失去了一位朋友。



2013年5月15日星期三

2013年5月15日 - 大陸一中原則應對台漁民被槍殺



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首次回應台灣漁民被槍殺事件,要求菲律賓要嚴肅看待,指不容許同類事件再次發生。有學者認為今次事件,大陸是以一中原則應對,但情況和馬尼拉人質事件不同。

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上海接見台商時,對菲律賓人員槍殺台灣漁民事件,表示憤慨和譴責。

大陸當局對於今次事件的回應,只限於隔空譴責菲律賓。官方《環球時報》的社評指出,大陸方面的表態,應該比台灣方面慢一些,對台灣給予一定尊重。大陸要防止的是一旦處理不當,台灣輿論對菲律賓的不滿,會有一部分轉向大陸。有評論同意這個說法。

兩岸時事評論員葉振東認為,大陸對今次台菲糾紛,是以一中原則來應對,相比2010年的馬尼拉人質事件,後者較容易處理。

馬尼拉人質事件造成八名香港人死亡,當時的外長楊潔篪致電菲律賓外長表達不滿,要求徹查,外交部又派遣工作組到菲律賓協助善後,以及派駐菲大使和菲律賓總統阿奎諾三世會面。

2013年5月14日星期二

2013年5月14日 - 農夫啤

品質穩定,泡沫豐富。


2013年5月14日 - 慎思所謂「七點意見」(標題及小題由報方擬定)

刊文與原文:
自香港大學戴耀廷教授提出「佔領中環」及三月下旬,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在深圳麒麟山莊,會見香港部分立法會議員,就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表達意見之後。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的討論便被炒熱了。近日,普選聯就來屆行政長官的參選方法提出的七點意見,更是值得我們慎思。

傳媒忽略其他意見
現時,2017 行政長官選舉方法的官方公眾諮詢尚未展開;即使展開,也應該是全港市民也有平等參與討論的權利。香港近年出現一種「霸佔」傳媒的現象,莫論何方神聖,只要 就個別議題上「先開口」,便極易牽動着傳媒的報道神經,而令傳媒忽略了坊間可能還有其他意見的存在。所以,普選聯提出的「七點意見」,筆者會視之為眾多意 見的其中七種而已。

普羅應把握討論機會
至於,普羅的市民,在面對香港最關鍵的2017 行政長官選舉,實在好應該把握機會,參與各類型的討論,並藉此提升我們的「政治語言」。香港自有代議政制以降,我們便有政治的生活,而沒有政治的生活素 質。就一些重大公共政策或制度轉變,市民在「沒語兒」的情況下,便經常會有口難言。在這個前提之下,一些比較「大聲」的民意代表,便有可能會「代」你發 聲,騎劫民意。
 
如,按照現時基本法「附件一」,現行特首選舉委員會,由四大界別組成,即工商金融、專業人士、勞工宗教及政界人士,委員由本界別的相關機構、團體及人士投 票選出。這是一個「死框架」,但內裡可能有很多空間,可以拉近中央與反對派的分歧。情況一如上屆立法會選舉中,地區直選與功能組別各加五席。結果,功能組 別的五席全加在「區議會」界別,讓全港市民可以「一人多一票」,參與功能組別選舉。

討論前先了解
假若由四大界別組成提名委員會,是否可以把全數民選區議員加入「政界」呢?宗教界現行有所謂的「六大宗教」,人數佔全港人口比例必然不多;至於以工商(註一)、金融為主的「工商金融」,佔全港的經濟結構不足3%。那在提名委員會的設立時,又是否可以仿效民意調查的方法,以「加權」作減少呢?(註三)這一切「可能性」是有空間討論的。當然,討論的前設,是我們對現行的政治制度及選舉方式要有一定的了解。

至於, 「愛國愛港」嘛?筆者認為與其爭辯什麼是「愛國愛港」,倒不如舉例「何種行為」才算是「不」愛國愛港。(註二)這一來有利團結大多數,二來也比較客觀,例如,凡政綱內有推動香港「獨立」者,不得參選行政長官。這不是簡、易、明得多了嗎?


註一:原文用「巨商」,因全港97%的工、商、金融是屬於「中小企」;在去屆選委會中,工商金融界別組成的成員,大部份均不是「中小企」,亦與普羅的中小企沒有「共同語言」,而是富甲一方的既得利益者。
Picture
對應社評:2013611大公報社評 - 「真普選」七點共識是七點對抗
Picture

2013年5月10日星期五

2013年5月10日 - 認清職工盟在工潮的角色(標題由報方擬定)

刊文與原文:
葵涌貨櫃碼頭工潮似完未完,當中有不少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及反思的。我們可以從不同的主要持份者,分析整件事件。

首先,是工會的角色。由於歷史沿革的因素,香港的工會長期以來可以分為三派,第一派是親中陣營的工聯會。第二派是本土派,但與反對派關係密切的職工盟,第三派是國民政府自1949年遷台後,調動大筆資金,務求在港英殖民政府發揮影響力的勞聯;可惜時移世易,勞聯今日在香港的政治舞台上已經大不如前;剩下的便只有工聯會及職工盟是比較活躍的。

是次工潮中,我們不得不反問,職工盟是「幫工人」,還是「幫倒工人」?甚至是否應該有職工盟的參與?貨櫃碼頭的工種雖然繁多,但他們大部分也是學歷要求不 高的「技術型」工人。我們以「那些年」的稱呼稱呼他們,便是藍領階級。他們在表達訴求的時候,或者未能出口成文,但我們不能否定他們是可以清楚表達所思、 所想;甚至可以直接與資方討價還價;而不需要借力於職工盟。事情一經職工盟極速鬧大,暴跳式提價;職工盟便成了事件的「程咬金」,這反而壓縮了勞資雙方的 迴旋空間,令事件持續了四十多日。近日工潮看似落幕,但百多名前高寶的「機手」仍是「條條Fing」,便知道職工盟在是次勞資博弈中,是可有可無,無關痛癢的了!

次,我們要考慮到的是香港乃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經濟體。在這種經濟結構之下,資本是流動的;面對全球貨運業不景氣,加上深圳、廣州、上海、天津、大連、 張家港等大型碼頭競爭。資方在無利可圖,理性選擇的大前提下,便只有撤出市場,遣散員工。相反,藍領階級的「工人家庭」是難以流動的。除非香港把奉行多年 的資本主義,大易幟為社會主義,否則在博弈過程中,資方強而勞方弱的位置是難以改變的。

就涉及第三個值得關注的地方,那便是政府的角色。當勞資雙方出現糾紛時,政府當然要扮演「調解者」的角色,同時落筆要快、要準;否則事件一經鬧大,便「有 理說不清」。不過,這也只是當糾紛出現時的一般危機處理手法;為避免勞資出現對峙的情況,資本主義下的政府是有必要擔當「Terminator」及勞資雙方的「平衡力點」。當市場趨向失效之先,政府便要出手於未然,先知先覺地保障低下階級的生活,這樣市場才不會走向極端。

解讀 -
第一段:香港近年工人,以至低下階層的運動不少,但不少社會參與者,並不清楚香港的工人組織,主要由親中、本土、親台國民政府所組成。

第二段:因要回應社評的關係,評論主體看似針對職工盟;但其實筆者是對「工會」的角色作出質疑。若把職工盟換上「工聯會」、「勞聯」。其實道理也是一樣,邏輯照樣成立。

第三段:筆者從勞資雙方搏弈中,定出「資強、勞弱」的現況。從而留出討論空間,讓讀者思考,在搏弈談判的過程中,只有「強」方可以騰出回旋空間,寄望「弱」方妥協,其實只是進一步向「弱」方施壓。事實發展的結果亦如是。
 
第四段:筆者淺談市場失效下,政府應該有的角色。當中提及的「要快、要準」,是帶有批判的味道,讓讀者思考,政府在處理是次工運上是否恰宜;同時,亦呼應了筆者「星島日報429A版正思香港 - 市場好?」一文。文章如下:


Picture
對應社評:201357大公報社評 - 勞資最終互諒「工運騙子」現形
Picture

2013年5月7日星期二

老地方:小北門

每次回到中山大學,最高興的,就是可以和幾位好同學,好兄弟;蹲在小店喝小酒;暢談家事、國事、天下事!雖然,他們有當爸的,有當官的!但校園裡就是有這種真摯的友情!


2013年5月2日星期四

美國時間2013年5月1日時事觀察 - 評前廉政專員湯顯明在職期間操守問題


網址:http://chineseradio.com/AM1400/sat.html

各位聽眾:
由於電台節目改動,這是我最後一次為大家送上時事觀察。在過去16個月內,我為大家製作了90次節目,每次節目我都嘗試用「另一雙眼」,為大家帶來多角度的思考。雖然,我是比較短時間獲通知停播;但是次節目亦是我近期認為最好的一次,同時亦帶出我對香港,對中國的憂慮。

就湯顯明在職期間的行為,我不禁有一個問號;港英年代,湯顯明已經位極人臣,但為什麼那時候的他並沒有異樣?同類情況一樣發生在許仕仁、曾蔭權身上。由此,我便擔心到,這是「一國兩制」下的反噬。在港英年代,香港百官,名義上是要向「事頭婆」英女皇交代,雖然實際上英國執政黨掌權,述職次數也不算多;但這種心理制約,令百官不禁越軌。

反觀,回歸之後的「港人治港」,在一定程度上是隱含了「自己管自己」的意思;在這樣的情況下,權力得不到制約,走樣只是遲早的問題。

其次,我另一個親身觀察是,自曾蔭權涉貪起、到近期碼頭工潮,李嘉誠無反應、到雅安捐款、到湯顯明涉貪事件;內地一改以往保護香港的態度,盡量不在傳體中披露對香港不利的消息。反而,是「超詳細,無刪剪」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播放。這種情況是極不尋常的。我良久地思考才發現當中的端倪。


香港現時是中國相對較民主的地方,香港的一國兩制明顯對台已失去「示範作用」,但對國內來說還是有可取之處。在主權的大前題下,香港實行民主制度是得到中央的同意的。但有趣的情況是,國家讓你遂步邁向民主,香港卻「越攪越差」;這豈不是對國內的城市變成了「反面教材」,國內的民主化失去了香港這個「單位」,日後要試行便沒輒了!


細看今次湯顯明的事件,廉政公署不但是香港的核心價值像徵,更是我們引以為傲,港英留下來最重要的寶貴資產之一。可惜,這牌面對國內永遠「高三吋」的金柒招牌也不保。在已經遲了很多年,但總得要處理的中港融合問題,我們還有何傲之處呢?


參考資料:

2013年4月24日明報 - 湯按生肖 厚禮送權貴 1年4度餽贈曹建明 值8000元超額1.5倍

2013年4月24日明報 - 湯顯明豪宴內地官 人均上限450元埋單1200「自己批准自己」


2013年7月1日大遊行之後有感:

回想去年18大報告港澳部份,中央已改了維護「一國兩制」的口風,變為「中央政府對港澳實行的各項方針政策,根本宗旨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72環球時報的社評,認為71遊行是香港的「新傳統節目」,內地需要真正適應香港政治制度 的各種表現,並首次指出「內地應當將它們看透,無必要事事反應,與之一來一去地互動。」 


同日,在台灣,親國民黨的聯合報,只用440字道蜻蜓點水式報導71遊行;綠營印刷廠亦只用522字作報導,並引用民進黨主席蘇貞晶說:「一國兩制」治理下的香港,「兩制」的基礎正逐漸消失…。 


在大陸「不癢」,反正「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忙碌」,己無參考價值;在台灣「不看」,難道還可以作「示範單位嗎?」的情況下,一國兩制始終會在香港,始於香港,亦終於香港罷了!


2013年7月4日明報社評《從功利實用層面看香港政制安排,事情會簡單得多》提出:



…「設若北京容許香港實施雙普選,特首和立法會議員都是經由普選產生,即是說在北京領導下的香港,也有真正民主生活,則日後大陸與台灣的互動中,北京也不至於太被動。雖然現在未見北京再提及香港一國兩制對台灣的示範單位作用,但是,若香港民主進程夭折,對兩岸統一肯定會構成阻力而非助力。」
 
…「設若香港落實雙普選之後,港人真的那麼不爭氣,普選不單未能使香港否極泰來,反而在經濟、社會、民生各方面進一步倒退,證明民主化使香港失敗,則香港就成為一個反面教材,內地爭民主、要求政權開放的訴求,自然就失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