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8日星期一

2011年11月28日 - 宋楚瑜登記總統選舉後的影響

點擊Now新聞台官方網站,便可重溫節目:

http://news.now.com/home/international/player?newsId=18798

Now新聞台官方節目簡介:

距離台灣大選還有不足50天,藍綠兩個陣營現處於膠著狀態,現時仍有三成民未決定投票予誰。葉振東認為,宋楚瑜登記後,會搶走馬英九及蔡英文的選票。雖然中部地區曾是宋楚瑜的地盤,但畢竟這已是過去式,而在去年的五都選舉中,民進黨佔據部分中部地區的選票,所以有報導指,宋楚瑜今次會把焦點放在苗栗、新竹、桃園搶客家票。現時的總統選舉,馬英九面對宋楚瑜與蔡英文兩面夾擊,葉振東認為馬需要調整策略,包括要擺脫認為他官僚氣重和平庸的評論,也要不失地方的選票,否則國民黨可能在同一時間舉行的立委選舉中落敗。

2011年11月18日星期五

2011年11月18日 - 「齋蛇餅」的奧義

原文:
區選之後,公民黨黨魁梁家傑「勁插」建制陣營的「齋蛇餅糉」。然後,他又被各方「狂插」無風度。當中的枝節,連日來各大傳媒已形聲俱備地報導。筆者也不想再浪費墨水。筆者只想表達:「兵不厭詐,贏就係贏,輸就係輸;姓賴,就無資格從政」。這亦是筆者經常說的:「Statement Like」。政治家風範是也!

有趣地,當各方為「齋蛇餅糉」作出詮釋時,往往只提出「選民是有智慧的,自能決定神聖一票」,又或是指出在「不記名投票之下,『食o左』也不代表會投你一票」。不過,中國人的大智慧,就是在文字背後隱藏意思。只要我們把這四個字代表的節氣,與時間「喬」一下,便知道原來這四個字對選舉工程來說,並不是小恩小惠,亦與飲食無關。

照理,筆者認為「齋蛇餅糉」的次序應換成,春天的「初一齋(即所謂的頭齋)」、夏天的「五月糉」、秋天的「中秋月餅」和冬天的「蛇宴」。順次序春夏秋冬,應唸成「齋糉餅蛇」。但由於這樣唸相當「蹺口」,逼不得意,只好唸成「蛇齋糉餅」,把冬天變換成「第一」,意思也是一樣!

「冬春夏秋」吃「蛇齋糉餅」還不是鐵一般的小恩小惠?此言非也。「蛇齋糉餅」的背後意義是指:一年四季,你的民意代表(民代)也在你身邊。那,豈不是一如梁家傑所言般「困難」嗎?梁家傑所言其實是暴露了,他對地方行政的無知。每日也在「打躉」的民代其實是「最得閑」的。

如果大家有看過台灣電影:「海角七號」,大家便會發現劇中,民代的主要工作就是:「行來、行去」。沒有錯呀!在今天的社會裡,市民要求民代化身成「7-11」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筆者才在「沒有牆的選舉」一文中點出互聯網,與民代日常工作相配合的重要性。既然難以成為「7-11」,那總得讓市民經常「睇到你」。當市民經常「睇到你」時,遇到問題反而不一定會找民代幫忙。因為,市民心中的「自我調節基制」會認為:「那麼小的問題,還是不要麻煩民代好了」,或是:「反正每一天也看到民代,真的沒辦法才找他吧」。在這種氣氛底下,民代便輕鬆多了!

加上,現時港、台之間的選民,普遍缺乏「政治溝通基礎」,即沒有「Common Language 」。筆者頗為相信台灣有不少民眾,是攪不清監察院的職能,情況一如香港有不少選民不知道區議員除了有地區席選、委任議員,還有當然議席一樣。所以選民投票意向,仍然是以「感情票」,多於「政治票」。那一年到晚也看到「蛇齋糉餅」,感情還有可能不好嗎?


刊文:

2011年11月17日星期四

2011年11月17日 - 美應否放棄介入兩岸爭端救經濟

點擊Now新聞台官方網站,便可重溫節目:

http://news.now.com/home/international/player?newsId=17883

Now新聞台官方節目簡介:

葉振東不認同有關的建議說法,認為美國經濟和台灣問題兩者沒有必然關係。因為就算中國不再購買美國債券,美國可美化對台的軍購案,從而賺錢,所以美國現時不存在必定要對台灣事務作出讓步的情況。
 
葉振東亦認為,一旦兩岸實現統一,或訂立和平協議,美國一定是大輸家。因為兩岸事務不再需要美國介入,而且中國境內會有最少四個證券交易所市場,包括上海、深圳、香港,加上台灣,爆炸力不會遜於華爾街,對美國勢必帶來沉重的打擊。

2011年11月14日星期一

2011年11月14日 - 沒有牆的選舉

原文:
第四屆區議會選舉,終於曲終人散,塵埃落定。選舉之後,除了哭聲多,笑聲多,還有…廢紙勁多!從代議政制發展至今,各門各派的選舉工程的確是「潮」了不少。不過,一些與時代接近脫節的「手作仔」,例如狂印單張、海報;不少候選人,仍然視之為基本功「課」。 

筆者相信這類「手作仔」應該還有作用吧!但隨著政治環境越趨「多極對立」,不少法團、互委會為求自保,候選人在選舉期間「入屋、洗樓」已經買少見少。反而,當區區議員便可以在任期內「登門造訪」,街坊與你朝夕相見,感情自然會較好。若非撞上了「0371」事件,區議員只要每日與街坊見幾面,便極易慣性當選。對手由於沒有這種行政優勢,要挑戰成功,實在難呀!這類習以為常的選舉工程,在一個只有大概兩萬人口的選區,一般區議員的體力應該還可以負荷,不過,若選區擴大至從前的市政局,或區域市政局般。這類「手作仔」,幾近不可能。再類比台灣的鄉、市、縣、鎮選舉,香港的做法,別開玩笑好了! 

香港的傳媒,普遍形容是次區議會「選情好靜」,開盤結果卻出奇地高。明顯地,不少候選人已經懂得進行一些「九地之下」的選舉工程。這類工程是無時無刻,地進行,而且自然得讓大家幾乎感受不到。選舉文宣出現如此根本性的改變,一切也得力於互聯網的普及。 

選舉在「行為」上,就是不停地動員。參照台灣的選舉經驗,候選人是難以「逐家逐戶」問好。上次五都選舉,大台中市的胡志強與他的參選立委團隊,便曾經被狂轟「連手也握不到」!可想已知,傳統的文宣工作已經有點不切實際。為了補救先天限制,面書(Facebook)幫到你。 

透過這類網上聊天工具,當候選人還是「熱心人仕」的時候,便可以不停製造話題,舉辦活動。把支持者不停整合、再整合;分類,再分類。直至選舉來了,熱心人仕振臂一呼,便可以順理成章地把從前的「耕作」,一併收割。面不紅、氣不喘地「請托」各位「老友」投下神聖一票。 

候選人還可以化身成渦卷鳴門,使出多重影分身術;令選民感到「你就在身邊」!選民在網絡上經常看到候選人,看多了也會膩!可是,當換上了不同陣勢的「正妹、帥哥聊天室」,整件事便賞心悅目了不少!台灣的總統與立委大選快到,台灣的「跑手」成功地把虛擬網絡與實際行動相結合。大家不妨瀏覽一下,民進黨的「台灣維新影子政府」網站;所謂,他山之石,必可攻玉


刊文:

2011年11月8日星期二

2011年11月7日 - 致下屆特首的一封信

原文:

特首閣下:

第四屆特區政府任期伊始,在未來的五人之內。本人希望閣下能夠正視青年政治人材培訓。把基層的聲音帶入特區政府,縮窄政府與八、九十後的溝通距離;進而為政府提供政治新力軍。

香港回歸十多年,已先後經歷金融風爆、科網潮爆破、沙士危機及金融海嘯等經濟危機。青年一代一方面感到生不逢時、人浮於事,另一方面又會感到:「我有野講」,但無路可訴。我們要切記,時下的青年人絕不是:「比碗飽飯佢食」便會心滿意足。政府亦不可以停留在大興文、康活動,便算是多方面接觸到青年人。要如道,我們除了要Engage 青年人以外,還要Enrich - 豐富青年的人生,最後達到Empowerment(充權)的效果。透過這個「3E Approach」的內化過程. 。青年人或許會對特區的施政多一點「同理心」。

「充權」其中一個重要定義是「增加了增進做事能力」。她的理論基礎係來自於,需求滿足的激勵理論;認為個體一旦獲得權力,達到心理需求的滿足,就成為個體繼續向上提昇的一股力量,亦將成為爾後自我實現的泉源。這一詞最早由Solomon提出,起源自7080年代社區心理學,並被廣泛應用。發展至1990Gutierrez 提出充權應從「個人、人際之間及政治」三方面發展與增強力量,使個體能採取行動,改善生活情形;而根據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詞書(New Dictionary of Education)中指出,充權具「自主性、自律性、解放性、參與性、責任性」五大特性。

「青年充權,可以由『根』層做起」,政府是可以透過現時起過一千四百多個常設諮詢委員會,及數以萬計非常設、活動性質的地區工作委員會,讓年青人在切身生活的地方,體會政策制定、項目落實的過程。從而達到吸納青年意見與充權的效果。

例如每年全港的國際復康日、各區的萬家慶新春,以至分區的防火委員會等。這類委員會的特質是具實務性、無傷大雅、又可以以老帶新。換句話說就是:「錯,也錯不了那裡」!各區專員不妨開放這類委員會百份之三十的位置,讓年青人自薦參加。透過當中的體驗,3E Approach便不言而喻了!或者有心人會擔心,年青人反應過度積極,將難以提供足夠的機會給他們。若有如此Happy Problem,香港便有希望了!

處理青年人的意見,一如夏禹治水,是要多方面疏導的。但願香港多幾位「紅褲仔」青年委員,少幾位「擬似紅衛兵」的維園阿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