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6日星期四

2009年11月26日 - 決戰「百里侯」前瞻 — 鐘擺不動

原文:
在台灣的選舉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個形容詞,就是「鐘擺效應」。「鐘擺」在香港的政壇,是極小機會發生的。由於「權窄民少」,比例代表制又「怪怪地」,所 以,香港各主要政黨的「基本盤」均是「定過抬油」。故此,香港政壇有「隨風擺」而無「鐘擺」;如非有「五十萬人上街」左右,選舉的結局,往往都是「可預 測」的。
 
所謂「鐘擺」就是指民意會左搖右晃 次偏向右邊,下次便偏向左邊,像是鐘擺來回一樣。這種效應,會隨著「執政」、「在野」的角色調換而出現變動;發揮頗好的制衡功效。例如國民黨在一次選舉中 大勝,之後的那一次選戰便有可能輸給主要對手民進黨。這一方面是大勝一方往往會在施政中「跳票突槌」,而被選民報以「噓聲」;另一方面,「一黨獨大」在台 灣民眾心目中絕對不是「好東西」。所以,民眾的「自我調節機制」往往會造成「鐘擺效應」。自2005年底三合一選舉之後,台灣的「鐘擺」彷彿像停了似的。歷次選舉之中,國民黨均取得大勝,直至馬英九當選台灣總統。這長達四年的「長勝時期」,在台灣政壇上是相當少見的。
 
盛而衰,是千古不變的自然定律。國民黨全面執政之後,施政的失誤,惜日的漏習全部變成「全民話題」。雲林縣立委補選一役,同屬藍營的張輝元與張艮輝內鬥自 然是敗選關鍵;但更值得留意的是,「雙張」的總得票,比民進黨的劉建國少了超過萬票。藍營中人,開始意識到今年年底的縣市長選舉有可能出現「鐘擺」。日 前,吳敦義更表示國民黨只要守主彰化、南投以北便算「交功課」;意思是不要退回「濁水溪」便可以了。
 
揆這種說法大有「未打先輸」的味道。不過,筆者卻認為「鐘擺」在是次選舉中有可能再次「失效」。原因是「鐘擺」需要有民意作為動力。而這次選舉中,民眾很 明顯是在「爛蘋果之中,挑一個沒那麼爛」的。國民黨「施政跳票,賄選內鬥」自然令民眾非常厭惡,但民進黨也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民眾自 是「揀無可揀」;「鐘擺」不但難以發生,投票率更有可能「出呼意料」地「低」。觀乎,選舉只剩下十數天,台灣各大主要傳媒也沒有「當眼」地報導戰況,民意 如何?答案已非常明顯。
 
而,筆者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國民黨「自己人打自己人」的縣市之中,例如新竹、宜蘭等地。一來民進黨會否再次座享漁人得利,而重得「平台」,為隨後的立委選舉 作「反攻基地」是值得關注的地方;二來,若是國民黨的叛將相繼當選,並集結成一股「新勢力」,這樣台灣「非藍即綠」的政治生態便有機會從此被打破。

刊文:



2009年11月23日星期一

2009年11月23日 - 決戰「百里侯」前瞻 — 政黨失效

原文:
筆者相信大部份香港市民都不能清楚地勾劃出「政黨」的輪廓;最普遍的答案可能是:「成班人走出來選舉o既,未就係政黨o羅」!筆者不得不承認香港的政治環境著實是不利政黨的發展,但市民的反應,往往又反映了民智的成熟程度。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此的選民,便有如此的政黨,再產生如此的「政棍」因果呀!
 
根據2009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黨的建設辭典》一書中指出:「政黨」是指「代表一定階級、階層和集團的利益,旨在執掌或參與國家政權以實現其政綱的政治組織。政黨的 基本特征和要素主要包括:一是有明確、具體的政綱,即政治主張和方針政策﹔二是有從中央到基層的組織系統﹔三是有一定數量的黨員和各級領導人﹔四是有約束 黨員行為規范的紀律和機制﹔五是通過黨員和黨組織的各種活動,廣泛爭取非黨組織的支持,力爭執掌和參與國家政權,以實現自己的政綱。」上述200字對筆者來說,其實用一句說話已經「講完」。政黨只不過是遵守「共同遊戲規則」的「獨立利益聯合體」,最重要是「黨」一字的精要在於一個「黑」字。
 
台灣還有十數有—天便要進行新一屆縣市長選舉,藍營在「英九光環」「跌Watt 的情況下再鬧分裂,實在不足為奇。何況,國民黨那「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戲碼已讓人「看膩了」!反而,筆者在這次選舉中認為大家可以留意,「後陳水扁」 年代的綠營分裂。民進黨自創黨至勢政,再經歷「阿扁八年亂政」;給民眾的形象均是相對地團結。就算四大天王,擁兵自重;他們均是「以禮相待」。可是,在這 一次選舉中,民進黨在台南、花連及新竹均出現「表面化」的分裂。這種情況在阿扁年代是甚為少見。
 
當然,一個政黨缺乏了一位靈魂人物 - 「阿 扁」,黨內的「向心力」自然會減少;加上蔡英文「既無兵,又無勇」,期望他整合黨內諸侯,簡直是天荒夜談。但重點是,黨員「退黨參選」,或與黨內同志直接 「摃上」;說穿了就是「政黨的制約」已經失效。各路諸侯已經不再遵從黨中央的指揮,甚至「講明唔同你玩」。而且,政客是以民意為依歸,而民意的表徵就在於 選票。近年,在台灣有不少民調均指出,台灣的政治版圖雖然「藍綠分明」,但民眾對兩黨的厭惡程度卻不斷提升。這證明「無黨所忠」的中間選民正在增加。中間 選民無疑是難以號召統合,但在地方性的選舉;往往就可以左右大局。
 
百里侯的目標既是「一方雄主」,那中央的「皇命」,還有必要管他嗎?重點是選民「Buy 就可以了!台灣近年,不時就「第三勢力」作出討論,前行政院長,國民黨老將唐飛亦曾經提出組織「第三政黨」,志在打破「非藍即綠」的局面;施明德的百萬紅 衫軍,聲勢有餘,後繼不足,難成大器;兩者最後也無功而還。但隨著藍綠兩黨均在退色,第三勢力的興起,有可能隨著民意而起,關鍵只差在「時間與巨人」罷 了!


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