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4日星期三

2007年1月24日 - 王馬明爭與蘇謝暗鬥

王馬二人連協商一套參選方法也如斯困難,問鼎總統寶座真是談何容易。[文/研究員葉向東] 

還有大概一年時間,台灣便要進行總統大選。隨著後陳水扁水代的來臨,藍綠陣營的各路人馬已經準備就緒,總統大選選戰的序幕已經悄然揭開。

早在北高市長選舉時,筆者已經預言民進黨不會在選舉之後陷入所謂四大天王的戰國時代,原因是呂無兵、游無勢;他們不可能是擁兵自重的蘇謝二人的對手。如今事實勝於雄辯,民進黨黨內調查顯示,呂游二人的支持度均不足百份之十。由此推論,呂游二人要出線黨內初選是不可能的。如下就只有蘇謝二人的排名戰。另一邊廂,國民黨的黨內初選形勢則較明朗,馬英九出選已是呼之欲出的事實;關鍵是馬英九如何跟王金平進行協調。綜觀兩黨的選前形勢,民進黨的確可以看高一線。 

黨的利益大於個人
成敗民進黨的黨內文化一直是"黨優於個人",這衍生出陳水扁身陷貪腐案時,支持者只放棄了陳水扁,而沒有放棄民進黨。這從在北高市市長選舉時,民進黨的"基本盤"幾乎沒有被動搖過便可見一斑。相反,國民黨的文化是"個人優於黨",一旦當上黨主席,黨主席便摃下了整個國民黨;權力之大是外間難以想像的。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蘇謝縱有排位之爭,但為了民進黨的整體利益,爭戰將會在極短時間內結束,以免民進黨陷於內部消耗當中。 

還記得二千年台灣總統大選之時,民進黨內也有不少聲音反對呂秀蓮出選副總統,但考慮到呂可以爭取女性選民的支持時,黨內的反呂聲音便極速消散,一舉奪得總統大寶。反之,國民黨仍走不出個人主意及意氣之爭,每次排名戰、卡位戰均會造成大量的內耗。光是協調所謂的候選名單便已經浪費了一半時間以上,內部矛盾及衝突更一如連續劇般"無日無之,天天新款",把黨內的弱點赤裸裸地顯露人前,讓對手可以趁火打劫,盡情收割藍營的地盤,真的是未戰先輸。

馬之間無法協調
王馬蘇謝同為台灣政壇上的天王,蘇謝二人份屬同輩,遇到有任何分岐及利益衝突時,大多數可以用協商方法解決,然後槍口一致對外,所以我們極少機會在鏡頭前看到蘇謝二人互數不是。早前,蘇貞昌被指非法接受政治捐獻,傳媒懷疑是謝系人馬有意"爆料"。事件一經曝光,謝長延馬上作出澄清,並指與蘇院長有非常良好的"合作互動關係"。反觀,王馬二人乃是長輩和後輩的關係,兩人的文化、背景、經歷,以至觀點與角度均可以用南轅北轍來形容。例如王金平有膽色出席"洪門大典",為台灣的老百姓上香祈福;但馬英九則視之為"與黑色背景組織進行互動"。是次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條例,馬英九在沒有充份協商下向傳媒公佈,提名期竟然不足六十日。結果,王金平第一時間出來公開反對。馬英九也只好沒趣地將提名限期延遲至五月,整個過程一如一套鬧劇。王馬二人連協商一套參選方法也如斯困難,問鼎總統寶座真是談何容易。 

國民黨與民進黨經常在立法院內互相拉倒,令到立法院一如鬥戰場;經年以還,連一項主要的法案也沒有辦法通過。如今,立法院會期已經完結,王金平將可以投放更多時間去與馬英九爭一日之長短。如果王馬二人依舊"西毒戰北丐" - 至死方休,零八總統大選能否綠地變藍天,實在是言之過早。

2007年1月17日星期三

2007年1月17日 - 「馬修」!為何不是「馬改」?

由此可見,馬英九空有改革之心,而無改革之實。 [文/研究員 葉振東] 

每逢在台灣大選或是重要官員任免之後,我們便經常聽到一些「什麼修、什麼修」之類的放風喊話。一方面從政者了解到自己的能力有限,很多選舉時的承諾根本無法兌現,如果把選舉時的亢奮情緒帶入施政,很容易便 會「坑死」自己;另一方面,從政者亦希望透過類似的放風喊話,提出新的施政方針,讓支持者更了解屬意黨派的最新方向及定位;試探一下支持者對相關方向及定位的反應。當年,謝長延上任行政院院長時提出,被視 之為「謝修」的「和解共生」路線便是最佳一例。如今馬英九飲恨高雄市市長選舉,元旦宣示便提出要「朝野和解」、「理性問政」、「協調立法院黨團」及「處理黨產」四大方向。觀乎這四大方向,層層推進,有條不 紊,我們可以視之為馬英九的改革,但為何傳媒只「放大」「朝野和解」一項,並冠以「馬修」一詞呢?因為馬英九非「不能」改,實也「不為」改。

「老」大不掉,如何去改?
國民黨是現存世上少有的「百年老店」,黨內的制度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幾經「翻新」,但總體的架構、運作模式、以至黨內文化其實一直也沒有多大的變動。最明顯的「黨政軍分家」及「黨商分家」也不過是屆服於 時勢而推行。國民黨內那「唯我獨大」的抗爭文化更是牢不可改。今日國民黨對民進黨的「全面敵視」,只不過是昔日「完全仇視」共產黨的翻版。馬英九認為「國民黨與民進黨差距再大,也大不過我們與共產黨的差距 !」但要知道國民黨與民進黨是每一天都有利益衝突,國民黨的立委每一日也生活在抗爭當中;反之,共產黨與國民黨的互動便變得無關痛癢。所以,馬英九希望朝野和解,達至「理性問政」根本是天方夜譚。 

大大時代,無力去改。
自從2004年台灣總統大選之後,陳水扁、謝長延、王金平及蘇貞昌均先後提出朝野和解這個主張,但均無功而還。何解?冰封三尺絕非一日之寒。加上,今次馬英九提出的時間亦不合時宜;今年年底,台灣將進行立法委 員改選,席次將會減半,競爭勢必更加激烈。現任立委間的明爭暗戰已經相當白熱化。表面上馬英九的主張將有利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但實際上以台灣現時藍綠分明的政治實況,中間選民佔的比例並不算多,他們只有 在極大的選戰中才有機會扮演「決定性小數」的角色。怪不得,侯彩鳳、黃昭順及許舒博等藍營立委怒指馬英九「完全不了解立委的生活」。馬英九的主張又試問有誰會遵從呢? 

妄自尊大,無心去改。
馬英九任專職黨主席之後,在短短一個月之內便作出多項人事更換,狀況百出。馬英九的部署明顯是為了2008 總統大選及抗衡王金平作準備;可是,他那獨斷獨行,甚至近乎獨裁的處事作風,原全得不到黨內同工的認同 。試看詹春柏含恨上任國民黨副主席。吳敦義以立委的身份走馬上任秘書長。馬英九還要五度慰留組織發展委員會主委廖風德。馬英九是次的人事變動,赤裸裸地告訴民眾,國民黨內的協調嚴重不足。遙想七十年前,蔣 介石都懂得「先安內、後攘外」這個道理。馬英九若真心想有一翻作為,必須「以人為本,將心比心」,否則皇命不行,「協調立法院黨團」及「處理黨產」就更是空話。

由此可見,馬英九空有改革之心,而無改革之實。他所提出的論調,更是「舊酒新瓶」。若黨內民心不足持,年底立委選舉,馬英九再失一城,他的總統之道將會更加崎嶇。傳媒抱著「看破不說破」的態度去形容他的主 張是「馬修」,算是給了面子。

2007年1月10日星期三

2007年1月10日 - 馬英九的最後機會(下半部)

相反,馬英九由「絕對優勢」的「天降奇才」,淪為「相對優勢」的黨主席,應該如何招架呢?[/研究員 葉振東]

馬英九除了「反應遲鈍、全無危機意識」外,他在是次台灣北高市市長選舉中的政治手腕及方略一樣讓人覺得左支右拙,足襟見肘,全無整體計劃,進退失據。曾經到過台灣的朋友都會發現,台北、高雄同為台灣的直轄市,但兩市的人均收入、生活水平、整體市容,以至國際機場均相差甚遠。國民黨是次南下高雄攻堅,完全沒有利用北市執政的政績,勾劃出一幅南北呼應的執政藍圖,反而在政綱方面將高雄獨立處理,已令人覺得在馬英九領軍之下,馬團隊未能體現「經國方略」的氣派。反之,民進黨台北市候選人謝長廷,一而再、再而三強調「會將高雄市成功的市政經驗帶進台北」;可謂高下立見。除此之外,馬英九在是次選舉中還有以下幾個致命傷,值得大家深思。 

沒有利用自身的優點,突顯新生代的活力!
國民黨雖為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政黨之一,但她經歷過去十年多的政治衝擊,黨內碩果僅存的「大老」都較之前收斂,明白到「老人政治」的時代已經過去,好應該由年青一代接棒。所以筆者一直認為,連戰已得到一個崇高的歷史位置,他是不會讓自已步宋楚瑜之後,「臨老唔過得世」;起哄請他出山再戰之徒,只是唯恐天下不亂吧!不過國民黨在是次選舉中,將黃俊英定位為一位「實幹好市長」實在是失策!要知道黃俊英已年屆六十五,而一市之大又豈能以一人獨治呢?國民黨好應該空群宣傳黃俊英團隊中的青年軍,要知道青年軍中不少是馬(英九)系人馬,他們可讓選民擁有暇想,認為「活力+實幹」定可為高雄帶來一片新天。例如國民黨青年團高雄市團長黃柏霖,他年青而且為人正直,在是次選舉中他帶領青年團賣力為黃俊英助選,實在是「真將才也!」可惜在是次選舉中,我們只見到黃俊英,而見不到黃俊英團隊!這個美麗的Crossover最終落空了,萬幸黃柏霖仍高票當選市議員。 

不佔鍋!同時也擺不平派系山頭!
馬英九那「不佔鍋」的處事作風,在台灣政壇真是「有口皆碑」。他那「事事不上身」,也「事事不關心」的態度,經常讓國民黨人感到他過份孤芳自賞、難以接近,甚至獨行獨斷。筆者明白,過去的裙帶關係的確拖跨了整個國民黨,但有時過份步步為營,只會變成舉步為艱。在馬英九擔任黨主席的一年多時間內,他幾近完全沒有出席過個別議員,縣、市長的活動,彷佛擔心黨員們會沾了他的「靈氣」似的。時日一久,馬主席不近人情之抱怨便滿天飛舞。在太平盛世的時候,馬英九還可以得到一個「政治風格獨特」的評價;不過,當戰火連城的時候,馬英九便淪為「無將可用、無兵可調」的境地。君不見,馬英九身陷特支費案中沒有一位黨內大老,縣市重量級人馬為他背書嗎?還有,是次北高市選戰中,除了馬系人馬及青年團外,黨內還有其他俱影響力的人物奮力拼選戰嗎?人窮自然計短,加上馬英九的人氣下滑速度不下於阿扁總統,他那「以一人之光環普照整個國民黨」的不敗迷陣大概已經失效。所以,早前國民黨中生代倡議的「集體領導」,實在並不是無的放矢的。 

政治潔癖,可是水太清則無魚!
馬英九早年任法務部長時,決志「斬黑金、倡廉能」,得到不小台灣人的認同及支持;也奠定了他今日的個人形象及聲望。經年以還,台灣的黑金問題雖然未有完全解決,但相比十多二十年前確實是改進了不少。法律上的裁判,當然只有「對與錯」;但政壇之內,又豈只有「黑和白」呢?眾所周知,馬英九經常對一些黨內大老對號入座,認為他們均與黑金有關。我們從馬英九甚少與連戰、王金平等一同出席競選活動便可見一班。有時候,馬英九對黨內大老的不尊重行為更非常赤裸,如去年國民黨黨慶,馬英九竟然沒有邀請榮譽主席連戰出席慶典;是次高雄市市長選舉,他也沒有主動邀請素有「南天王」之稱,具本土背景的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為黃俊英站台。要知道在台灣的政治生態中,中南部的「鄉土味」甚濃;以馬英九那似是而非的台語(閩南話) ,是無法打動高雄的鄉親。王金平留在台北為一位無可能敗陣的郝龍杉拜票,實在是一種最奢侈的浪費。 

逆轉的「黃金九十日」
政治上有所謂的「黃金九十日」意思是候選人在當選之後將會有大概九十日的「蜜月期」。在這段時間之內,選民對新貴領袖仍會抱有很多浪漫的想法。所以,從政者一定要好好把握上台後的首三個月時間,盡快勾劃出一個中長時期的施政計劃,讓支持者覺得「物有所值」。一年之前,台灣的三合一(縣長、市長、議員)選舉,國民黨氣勢如虹,一舉取得台灣的大半壁江山。馬英九一時間尤如一位影子總統,他大可以馬上公佈他的治國方略,讓整個國民黨盡快投入零八年總統大選的氣氛當中;可惜,日子一日一日過去,馬英九也沒有發表任何鴻鵠之見,人民的期望落空了,他也白白浪費了這寶貴的九十日。
 另一方面,落選的一方也有「黃金九十日」,意思是敗方能否在選戰後的九十日內安定軍心,重整士氣,往往是東山再起的關鍵。這一點,民進黨的謝長延實在是做得不錯,他在去年三合一選舉及是次北高市選舉中,都能穩定身陷泥沼的民進黨。民進黨內有如此悍將,可謂是命不該絕。謝長延將會成為零八年馬英九的競敵,已是呼之欲出的事實。相反,馬英九由「絕對優勢」的「天降奇才」,淪為「相對優勢」的黨主席,應該如何招架呢? 

力撐黃俊英,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
陳水扁在選舉日當天突然指證黃俊英賄選,馬英九沒有第一時間「跳」出來為黃俊英背書,已令不少國民黨人非常失望。黃俊英在大好形勢之下「突然死亡」,可以算得上民眾對馬英九的「領導能力」投了不信任票,同時為國民黨內「反馬」派提供了口實。如今黃俊英將「翻盤」希望放在司法機關單位,幾乎變成了「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如今,馬英九應化被動為主動,動員全黨上下,公開支持黃俊英的當選無效訴訟。經此一著,馬英九可先抑壓黨內的「反馬」雜音,令「槍口」一致對外,展現「舵手」的氣派,而且他亦可藉此危機,團結各地區勢力,拉近彼此的關係;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就著支持黃俊英而轉移黨員及支持者的視線,令自已得到喘息的機會。可惜,迄今我們只見到黃俊英在孤軍作戰,而馬英九…大概在台北吧! 

下詔罪已,以挽軍心。
所謂「先發者制人,後發者制之於人」,這個道理近乎放諸四海皆準。馬英九為人處世手腕不太成熟已是不爭的事實。馬英九雖不至於諉過他人,但他永不主動承認自已有所不足。國民黨每有失利,馬英九均表現出事不關已的態度,結論往往是「全世界有錯,只有他沒有!」結果引來黨員謾罵連天。黨員表面上是對黨中央有微言,實際上是對馬英九有「意見」。國民黨是次高雄市市長選舉失利,明顯是馬英九對「時勢、時機、民情及民意」的錯誤評估。馬英九與其等待黨員的口誅筆伐,不如先行自我反省,然後盡快公開「下詔罪已」;堵截異已者的反動,平息黨內的不滿聲音。其次,亦可重振馬系及青年軍的士氣,讓支持者覺得馬主席「仲有得救」。如今,國民黨內的選舉檢討會議已經召開,但結論呢?真是天曉得!

表對現實,政治妥協。
熟悉選舉工程的朋友都會知道,政黨實際上只是一台選舉機器。這台機器主要由「黨員」構成。一般小型的選戰,例如香港的區議會選舉,政黨的功效便不會太明顯;但大型的選戰,如台灣的總統大選,便非倚仗政黨不可;而政治呢?簡而言之就是一種「妥協的藝術,利益的結合」。藍營雖有四大天王,但馬英九長期與其他三位(包括連戰、王金平及宋楚瑜)鬧意見,弄得滿城風雨,破綻百出。每當遇上重要的選戰,藍營光是「內耗」已花掉一大半的時間了。如今國民黨高雄市市長選戰失利,馬英九好應該深思「和而不同」的道理,盡快高調地與其他三位天王妥協出一套「藍營政治生態平衡」的方法,令自已不至陷於「密室政治」的危機,亦可令槍口一致對外,零八年總統大戰才有機會重掌政權。可是,馬英九那種自命清高的性格令多次的協商飯局無疾而終,結果還連累連戰和王金平,兩口子吞了四人份量的「鼎泰豐湯包」呢!

 國民黨常常被人譏笑「內鬥內行,外鬥外行」,要潰擊國民黨,只要給她一點點利益、一點點機會,國民黨人便會自行鬥過你死我活,不攻自破!民進黨內的四大天王蘇(貞昌)、謝(長延)、呂(秀蓮)及游(錫(方方土))為了爭奪零八年總統大選的黨內提名,當然會有一番惡鬥;但明眼人一看便清楚,這場內鬥「一開始便會落幕」,餘下只有蘇謝的排名之爭。但不管蘇謝的排名如何,以他們兩人的威望及民意基礎,的確是可以與馬英九一較高下。如果馬英九仍不把握是次選戰失利而轉危為機,馬英九真的「大勢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