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8日星期一

死諸葛嚇退活司馬:名義上卸任大埔區議會屬下大埔青年議會

在我「安路平七軍」及決定「放下卓施、離開大埔」之時,我的議會生涯也去到接近尾聲,只是我繼續撐下去,就是要保證「不走樣,不變型」,用我最後的力量,保證第三屆大埔青年議會選舉可以順利產生,及讓楊惠旋可以順利接掌軍政大權,因此楊惠旋除了是我其中一名大弟子外,亦是我唯一公開承認的繼承人,更超越了我。


《崢嶸歲月:我與阿旋同場擔任嘉賓,並簽署留念》

第三屆大埔青年議會選舉之前,阿旋問我有何指示?我只簡單的給他一句:盡贏。結果我三十席取得十八席的佳績被他打破,因為他是從四十個議席中,取得二十八席的青年議會主席,並領卓旋主席,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青年領袖。



2002414明報《大埔專頁》K03
卸任成員談青年議會價值

第二屆大埔青年議會任期﹐在九九年底完結。新一屆青年議會會否成立﹐至今仍是未知之數。今期《新界專線》﹐為各位介紹兩位前大埔青年議會的成員。

大埔青年議會在九六年成立﹐隸屬大埔區議會社會服務委員會下的青少年計劃工作小組。前議會主席葉振東稱﹐成立大埔青年議會時﹐主要是向沙田青年議會取經。當時﹐青年議會共有二十一位議員﹐主要來自地區機構﹑學校的代表。

「作為青年議會成員﹐我們除了參與社會服務工作﹐亦必須有『議事』項目。」葉振東說﹕「林村河污染﹑出售公屋﹑禽流感﹑殺局等問題﹐我們亦有跟進﹐並向有關部門反映。」
梁偉斌亦為前大埔青年議員﹐他承認許多地區事務﹐並非青年議會這個組織可以解決。他說﹕「青年議會最大價值﹐是向社會反映青年人的意見。但可惜﹐我們一直欠缺溝通渠道﹐會章﹑會議常規等工作﹐經過工作小組﹑委員會﹑議會等一層層關卡﹐架床疊屋。外界對我們運作根本不清楚。」

區議員倡取消青年議會
今年大埔區議會社會服務委員會中﹐葉振東被委任增選委員之職。他說﹕「列席社會服務委員會﹐是大埔青年議會一直爭取的事項。我在卸任後擔任此職﹐實在諷剌。」

今屆大埔區議會上﹐有區議員認為大埔青年議會成效不彰﹐建議將之削除﹐第三屆青年議會會否成立﹐至今仍未有定案。

葉振東認為﹐這正是溝通不足﹑外界不清楚青年議會運作造成的惡果。「社會若真正尊重青年人意見﹐便應與他們建立溝通渠道。」葉振東說﹕「青年議會確實有不成熟地方。但不要忘記﹐即使是區議會﹐也是經過一段時間才逐漸成長的。」二人均認為﹐撤銷大埔青年議會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

撇除過往青年議員身分﹐葉振東﹑梁偉斌均是大學生。他們均指議會工作擴闊了自己的視野。而葉振東﹐更不排除參與下屆參選區議會選舉的機會。



由於,第三屆大埔青年議會接近在2002年才誕生,第二屆大埔青年議會在1999年至2001年仍然繼續運作。詳情請參巧2001年7月11日立法會會議記錄,還記得當年向我進行訪問的明報記者,問我在任六年最自豪的是什麼?我至今仍相信他,以為我會滔滔不絕地細數自己如何威風云云,但我實情只淡淡地說了三句:

第一:我所有的議決,發言都是為了大埔區與大埔居民。
第二:我從沒有以我的身份、位置為自己謀過任何私利。
第三:每天晚上,我都睡得很好,因我心中無愧。

這亦是我後來的座右銘:「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精神。

《從當年我的座位,後背後大部份是我的「子弟兵」,便知道我的份量有多重。》

頁53-54

頁55

頁56


2004年之後,各區青年議會在建制派的打壓下及民建聯在立法會動議下,全部暫停運作,變相被取消。各區年青人不但沒有了政治發聲與培養的機會,建制派亦長年無法培育出青年人才,其後青年工作越做越差,人心長期無法回歸,就是代價。到2019年11月24日第六屆區議會,民怨籍著反修例終於大爆發,大埔區19個議席,全部被民主派包攬。歷史證明我當年所推動的青年議會正確的。








1999年11月7日星期日

卓施社會服務團 - 服務社群 燃燒青春

200075大公報D06
服務社群 燃燒青春 卓施社會服務團成員分享成長經歷

大埔區每年會頒發(傑出服務公民獎),評審團包括教署督學、警署總督察、區議會主席及廉署、社會福利署、公民教育委員會、民政署等機構的代表、在本年度的廿四位得獎者中,有十位年輕人來自卓施社會服務團。

卓施社會服務團是一個由中學生組成的義工服務團體﹐大埔區共有二十四所中學﹐希望二十四所中學都有「卓施」會員﹐是幹事會成員的共同希望。

卓施社會服務團(大埔總會)幹事會主席孫森豪是王肇枝中學中五學生﹐副主席楊惠旋在迦密柏雨中學唸中五﹐幹事會轄下共分四個小組﹐第一組組長香智鍵和第二組組長楊智東同是迦密柏雨中學的中五學生﹐第一組副組長黃暐昀在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讀中四﹐而來自王肇枝中學的中五學生黎博聞是「卓施」屬團越峰社義務工作小組的主席。

成長的喜悅
想當年唸中一中二時加入「卓施」﹐人人只是跟在大姐姐大哥哥身後轉﹐從沒有想過自己也有擔起「領導」地位的一天。三﹑四年來﹐有人對社區服務工作不離不棄﹐也有人曾「潛水失蹤」﹐但是﹐堅守承諾的責任﹐促使各人最終仍聚首一堂﹐分享共同成長的喜悅。

楊惠旋說﹕「雖說當年加入『卓施』是被同學『威逼利誘』的﹐但自問我是一個很有責任感的人。加入了不久便被分配負責聯絡工作﹐雖然是一個很小的『職位』﹐但每次活動如果聯絡不到人﹐又何來活動呢﹖所以﹐我一定要做到最好。一個活動要十個人﹐如果只找到九個便把自己也填進去。後來自己做了組長﹐每個決策都會有影響﹐那就更要深思熟慮﹐要為自己的組員做一個好榜樣。」

楊智東有一段時間被譽為「飛機王」﹐但難得有熱心的同班同學楊惠旋「日哦夜哦」﹐終於又在活動上看到他活躍的身影秔「當初加入『卓施』是好奇心驅使﹐但後來覺得每次都只是去探訪弱智人士﹑公公婆婆﹐很厭煩很浪費時間﹐所以很快便『隱形』了。」

結識好朋友
「隱形」之後的楊智東做了些什麼呢秔「每天上學放學﹐打打球﹐留在家秔」如此而已。楊惠旋說﹕「其實他比我更早加入『卓施』﹐我覺得他一定有很高的辦事能力﹐所以我很希望他能跟我們一同工作﹐所以我不斷地打電話給他。」

再度活躍的楊智東當上了組長﹐他認為﹐若做了組長卻不工作﹐不但會被責罵﹐而且還會連累熱心投入工作的人秔「以前我是排隊排最後﹑有人來讓別人先上的人﹐但現在我覺得應該走在最前面秔」智東說﹕「由被動變為主動﹐當組長的壓力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是當自己主動之後就能表現自己的能力﹐而且被認同。我慶幸自己能認識到一群好朋友。」

同是來自迦密柏雨中學的香智鍵也體會到在「卓施」日子能更了解自己。他在學校是一位表現出色的學生﹐不但成績好﹐而且是中樂團團長﹑級社成員﹑童軍隊長﹑班主席﹐大家都期待他在服務團也做出一番成績。但幾次活動過後﹐香智鍵終於體會到﹕學校是一個溫室﹐外面的世界太多變化。

送出愛與誠
「學校裡的活動要求層次並不高﹐搞不好的話總有老師『頂住』秔但服務團的所有活動都要小組成員親力親為﹐做許多對外聯絡的工作﹐我們面對的是成年人﹐工作上講究社交禮節﹐而且一次失信便會影響整個組織的運作和信譽。當我第一次拿著計劃書面對陌生人的時候﹐我真的不知如何開口秔」智鍵說﹕「我終於感受到過去的自己原來是缺乏創意的﹐只求平平穩穩﹐照老師的吩咐做就是了。」

香智鍵勇敢地面對了挫折的考驗。現在每當小組籌劃了活動﹐由他這個組長去推介計劃書時﹐別人的閉門羹﹑推搪﹑嫌棄已難不倒他秔「我開始學懂了如何成熟技巧地處理面對的問題。」

投入社會服務工作﹐要求人們一顆熱切的心﹐因為他們送出的不僅是言語上的開解安慰﹐而是由內心發出的摯誠暖意﹐把愛與關懷感染面前的每一個人。




很多年之後,我終於與大弟子楊惠旋再聚,我跟他說:我再出現在你眼前,就是要解開的的心結。你已經盡了努力。卓施如果已經沒有了時代意義,我們的意義也可以隨著時間而流逝,不用執著,又或轉型。

卓施至此便成了一個令人津津道路的歷史故事。

1999年11月6日星期六

卓施社會服務團 - 履行承諾 實踐理想

200074大公報D05
履行承諾 實踐理想 卓施社會服務團成員分享成長經歷 月堯

可能很多人沒有聽過「卓施社會服務團」這名字﹐憑名稱可知道這是一個社會服務團體﹐但相類性質的組織在香港又何止數十數千﹖然而﹐畢竟「卓施」的確是一個獨具特色的義工服務團體﹐而且﹐在她的「發源地」大埔也已薄具名聲

卓施社會服務團(大埔總會)剛於上月舉行了七周年會慶﹐踏入第八個年頭﹐服務團的架構又添了新成員﹐這就是舊友會了。為什麼一個地區服務組織要有「舊友會」呢﹖既然是參加社會服務的義務工作﹐繼續留在服務團不就可以了嗎﹖話雖然這麼說﹐但是﹐「卓施」卻是一個獨特的義工團隊﹐因為﹐服務團的主席﹑幹事會成員以及所有隊員﹐都是中學生﹐上至統領安排全年工作﹐下至文書﹑聯絡﹑財政管理﹐擔起所有行政職責的﹐也全部是中學生。

新一代「掌門人」
既是如此﹐便不難理解舊友會的成立原因了。當年創會的中學生﹐今天已是大學生或踏入社會工作﹐新一代「掌門人」接手﹐當然希望留下「父輩」共同努力﹐因此舊友會便順應而生了。從一九九三年三月成立至今﹐卓施社會服務團已發展至四個部分﹐包括大埔總會﹑會長會﹑北區分會及舊友會﹐而「會長會」是為支持服務團服務經費的「善長仁翁」們而設﹐他們提供的經費同時支持著兩個義務工作小組的活動。從創會時十五位青少年組成的「卓施」﹐到今天儘管算不上是開枝散葉﹐但也有了兩百多位會員﹐其中經常活躍地參加活動也不下一百三十多位。

本年度的幹事會成員﹐在去年五月走馬上任﹐一年來的工作令他們體會到組織工作的甜酸苦辣﹐以往只是付出自己的熱情投入服務工作﹐如今卻要在參與的同時更肩負著籌備﹑行政的重擔﹐既要兼顧學業﹐又要履行服務社會的承諾﹐各人回看自己的成績﹐開心的笑容越益燦爛。要形容成績嗎﹖答案是﹕「掂

每年七十項活動
「卓施」的幹事會轄下共有分四個工作小組﹐每一年的工作安排﹐有一半是由會員﹑小組組長提議組織的活動及服務團的定期工作﹐另一半是服務團應邀協辦及參與的活動﹐平均每年參加的活動約七十個﹐服務工作包括探訪老人﹑醫院病人﹑弱智人士及參與社區各類公民活動等。

不要以為這個「龐大」的組織如此活躍﹐所運作的經費必定同樣「龐大」﹐「卓施」既沒有固定會址﹐也沒有受薪職員﹐這些中學生每年就是憑著「會長會」各人掏腰包集腋成裘﹐運用一萬多元的經費奔走於社區中心﹑醫院﹑學校及屋秔之間﹐實踐他們為社會服務的理想。
本年度「卓施」的幹事主席和副主席分別是王肇枝中學的中五學生孫森豪和迦密柏雨中學的中五學生楊惠旋。加入「卓施」時﹐他們只是中一中二的學生秔「記得那時跟著師兄參加活動﹐是要抬起頭跟他們說話的。但現在﹐一眨眼﹐已到了自己帶著一群小朋友去工作﹐感覺上像是老了許多秔」儘管孫森豪說來嘆著氣﹐但眼底那抹滿足真是羨煞旁人。

工作由好奇開始
與孫森豪及楊惠旋一樣﹐剛加入「卓施」的同學大多是中一學生﹐到他們中四中五時已成為了「資深義工」﹐當會員大會推舉主席和副主席時﹐「年資高」的同學便成為眾望所歸。孫森豪表示﹐自己在十一﹑二歲時並沒有很偉大的理想﹐只憑著一份好奇心﹐在師兄的游說下加入秔「雖然『卓施』的名字聽也沒有聽過﹐但給予我信心的﹐是來找我的人。剛升上中一時﹐還沒有適應中學生活﹐卻有學校的師兄主動來找你﹐輔導你的功課﹐讓你學習為別人服務﹐這對我有很大影響。師兄講的每一句都很入耳﹐覺得他在服務社區的過程中學懂了很多東西﹐所以心裡由衷地尊敬他。」

從「貪玩」開始﹐孫森豪在「卓施」慢慢地認識到「助人自助」的道理﹐當真正地投下了自己的熱情時﹐他覺得自己「高了一級」秔當面對新一屆的會員時﹐他感到自己也成就了一段「歷史」。



1999年11月5日星期五

放下卓施,離開大埔。

1999年區議會選舉之後,雖然區內軍政大權仍然在我手,但我已經意識到眼前,我只剩下兩條路:第一:直接參選區議會,但我聽從丘頌云校長及已故七約鄉公所主席陳興先生(興叔)的勸告:「不要參選,贏了你這一輩子就在大埔,應該到外面闖一闖」,而最後我也真的從未直接參各級選舉。

第二:放下卓施。原因是區議會選舉危機,及擊退民建聯黃容根的「安路平七軍」事件,均讓我清楚看到,大埔的建制既得利益集團,是不會容許我繼續在大埔左右大局,他們當時每日,是每日交灣仔新華社打我的小報告,多得讓新華社也覺得煩厭。而我從危機看到我的門生已經長大,我的存在反而阻礙了他們。

加上,我由16歲之前未嘗一敗,17歲那年,無論學業、社會服務、感情,敗得一塌糊塗,卓施還一度只剩下12人,比創會時還要小人,差點要沒頂關門。19歲時在沐恩中學參選學生會,在極高民望,但在投票指引不清晰的情況下,以不足20票之微,再次未能當上學生會主席。但選後整整一年,校內同學,甚至校工也以學生會主席去稱呼我,令「真、主席」非常不是味意,使我覺悟「贏是真的贏了?敗又是否真的敗了?」到20歲時,我已經是區內無論是議會及22所中學中的「總代表」。但一次主禮之後,我帶著疲倦的身軀,在太和火車站看到17歲時,認為我不是「一哥」,讓我輸得一敗塗地的她,非常溫馨地餵著她的‘他’ 吃冰琪淋,我反而仍在營營役役地當著我的議會主席。心目中,想向她證明的「贏」,在她眼中可能早已忘記。在沒有了對像的情況下,贏與輸又是否真的存在呢?

在這一埋反思覺悟的過程中,我開始自我探求,挑戰自己,因應當年社會環境的需要,設計創辦了很多很有創意的社會服務活動,例如:解決大學社工學生,在經濟環境極差的情況下,沒有實習機會,為第五組別學生重燃希望,是各所院校其後開展的「學長計劃」參考藍本的《新里程學長計劃》。還記得,計劃辦了三年之後,當年時任佛教大光中學校長康寶森,特意在畢業禮之後,請我到校長室外看看,說:「三年之前,我要求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重讀,他們會說:『校長,唔該唔好阻我搵食』。現在你看,這條長長的人龍,都是主動要求重讀的學生,因他們看到希望。」我當刻非常感動,因我上任議會主席之後,率先探訪並認為最應該關心的,就是當年大埔最糟糕的「佛教四大」中學,弱勢的學生與學校才是我們應該要關懷的對像。多年之後,我在尖東日航,出席一位朋友的婚宴上,一位女經理突然請服務員離去,表示要親自提供服務,那位女經理向我的自我介紹就是:「葉主席,你唔記我喇?我係當年大光嘅學生呀!」種下的種子終於長大了!









又例如,長幼共融,社區創新,讓一位婆婆因為80多歲高齡,終於懂得寫自己的名字,去銀行提款時,不用再蓋章,而在畢業禮台上感動得流下眼淚,緊握我的手長達數分鐘仍不放開,被當年教統局評為「年度最佳學習活動」的《長幼同步千禧年》。





《當年的紀念品,亦是由卓施的屬會越峰舍主席設計》



還有代表著我準備離開大埔,放下卓施,除了我當年的大弟子楊惠旋以外,不帶卓施一兵一卒,由零開始,但其後影響香港復康設施改善頗大的《傷健路路通2000》。

還有,其後令我非常引以自豪的「木牛流馬」《上環假日行人坊》。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四個重要計劃的落實及一次又一次,慢慢不用卓施的參與,已令我知道我可以「放下卓施,離開大埔」了。

有關《新里程學長計劃》《長幼同步千禧年》《傷健路路通2000及《上環假日行人坊的報導各位可以閱覽相關章節。

記2016年6月16日巧遇丘頌云校長:





1999年11月4日星期四

危機:1999年區議會選舉

我可以說,我的少年時代是可以用「卓施社會服務團(卓施)」與「大埔青年議會(議會)」去作總結。卓施的非正式權力,扶持了議會的正式權力;令到議會在區內外,有非常高的認受性。而卓施本身內含亦有一套策略,兩套制度。

好多人至今仍感到奇怪,卓施當年為什麼可以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又有如此制度化的傳承。原因是對外,卓施在成立初年,我已經定了一套「蜘蛛網政策」,即以卓施作為支持其他社團的力點,同時令其他社團成為卓施的保護網。因此,大家會發現卓施與各個地區團體的利益慢慢是一致的,亦令卓施不但可以生存,後期竟然還可以向其他社團頒獎,「總壇」的角色不言而喻。還記得當年區議會選舉之後,民建聯的黃容根打算在區議會動議取消「青年議會」,後被我以「安路平七軍」的策略,嚇得不敢出席會議,而令議案無疾而終,成功保住青年議會。 2001 年民建聯把持的區議會,在陳平的鼓動下,就我本身一個非常細微的行政錯誤,而欲向我提出譴責動議,最後亦只能輕輕放下,亦是得力於當年卓施的合縱連橫。

而為了支撐起這個總壇,卓施除了有簡單而又制度化的制度以外,還有一套非正式制度,就是「師徒制」。卓施創辦初年,我已發現復雜的制度是會阻礙了年青人的熱誠,因此卓施的小隊制度非常簡單,只有隊長、副隊長與聯絡。這不但有承擔、有梯隊、最重要就不麻煩,又可以做到全民皆兵。但這仍不足以扣緊各人關係。所以,每位會員都要接受培訓課程。今天回望可去的課程,簡直是貽笑大方,但當年來說,便全部會員都有了一種師徒關係。我再參考先父「入室弟子」的做法,每期立了一位「大弟子」,即重點培育對像,確保傳承是沒有問題。

在「一套策略,兩套制度」之下,1999年的卓施在大埔及北區是非常強大,亦因如此,應了我好朋友前新華社教育科技部副處長余瑞昆老師的一句:當你有那麼大的影響力時,你不找政治,政治也會來找你,你也不能置身事外。當年的區議會選舉正正就令到卓施陷於兩難之中。但正正因為早年訂下的「一套策略,兩套制度」,令卓施無論對內、對外都得以安然渡過。當然,今日重看昔日的文件。一群十多、二十歲的毛孩有如此政治手藝,大埔那群既得利益者甚會不心寒,不去之而後快呢?

《七社團聯合聲明,反映了「蜘蛛網政策」發揮了合縱連橫的作用》







大埔區議會屬下大埔青年議會 - 龍舞長城


2000215大公報B06
這次經歷很特別 五百位青年赴京參加「千禧龍騰」活動 月堯

來自海外及港澳地區的約五百位年輕人﹐今天(二月十五日)將在香港一同踏上前往北京的旅途﹐參加二月十八日至十九日在北京舉行的「千禧龍騰」海內外青年匯長城活動。

來自香港地區的近三百九十位年輕人﹐包括中學生﹑大學生及在職青年﹐為參與這個與全球華裔青年交流分享的活動﹐他們都必須以自己親手寫的一份文章參加籌委會的甄選。就讀城市大學公共行政及管理系二年級的葉振東﹑聖嘉勒女書院中六學生楊藹欣和聖公會諸聖中學的中六學生曾素嫻就是「千禧龍騰」活動的其中三位成員。

為青春留下記憶
三位年輕人對能參與是次活動都表示欣喜﹐而且也有不同的期望。葉振東除了是一位大學生﹐也擔任著大埔區議會轄下的大埔青年議會主席一職﹐因此﹐他認為能參加這次活動﹐既是為區增光﹐也能為學校增光﹐為自己的專業增光。葉振東表示﹐自己有著很強烈的民族熱情﹐所以﹐更希望在國家統一的大業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整項活動中最矚目的自然首推「龍舞長城」秔在長城八達嶺段﹐將集合海內外的五千名華裔青年﹐在跨越十二個城樓的長城上舞動萬尺巨龍﹐冀能打破健力士世界紀錄﹐象徵青年人願意以行動實踐承擔責任﹑團結一致﹐為共同的理想目標而努力。

過去三年都曾作為不同活動的代表到過北京的葉振東表示﹐每一次登上長城都有很大的感受。他認為﹐作為一個有志氣的男兒﹐在長城上的感覺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君臨天下的豪邁。在這個情形下﹐很快就會自我膨賬﹔另一種就是越見天下偉大﹐越覺自己渺小秔「與來自不同地方的青年人在一起﹐自己就會有所比較﹐就會發現自己的特點。參與『龍舞長城』﹐可以使自己的年輕時代有一樣東西值得自己記住﹐這樣才是真正的青春無悔秔」

值得自豪和驕傲
楊藹欣和曾素嫻也表示﹐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人相聚﹐既可以學習團體生活﹐也可以分享到不同的生活感受﹐分享大一家對相同事物的不同看法秔「每一個人的經歷和看法都不相同﹐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我們可以互相介紹自己生長的地方﹐介紹自己的學校生活﹐我相信這次的經歷將會很特別﹐是一次擴闊視野的很好的機會。」曾素嫻說。

「我們的國家正在發展中﹐身為中國人﹐在自己的首都創造一個世界紀錄﹐這是值得自豪和驕傲的﹐也是一個中國人應該做的秔」楊藹欣認為﹕「香港是一個中西交流的地方﹐在外國生活的人對中國的特色未必清楚﹐而自己對中國內地的認識也不足夠﹐所以﹐我希望通過這次交流活動﹐取長補短秔」

兩位女孩子都認為﹐生活在香港﹐是自己的幸運﹐香港的小朋友太幸福﹐而她們對中國內地的了解﹐除了返鄉探親外﹐也多是通過傳媒的報道﹐因此﹐大家都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對內地﹑對世界有更多的了解﹐並為自己帶來更多的激勵。









大埔區議會屬下大埔青年議會 - 荃灣青年議會成立

2001216大公報B06
─  

會的 周舉 青年 港的 應該 青少

青年 的共 荃灣 區議 成立 年的 調 題探 及其 調 查﹑ 調 內青 調 」﹔ 少年 要屬 」。

都需 年議 和即 西 享工 我們 都是 的身 全港 策和

會議 該多 生活 且政 地區

前該 的產 荃灣 時說 滿足 年議 樣才 調 展目

區青 人的 ﹑文 議﹕ 策作 心﹑ 少年 高他 感等

青年 八歲 五人 多為 推薦 士組 出正 門的 署﹑ 少年

財政 得認 析的 的一 任期
青年 可行 點和 說﹕ 由荃 都很 ﹐這 議會

  
的沙 會﹐ 成立 至今 全港 與熱 下﹐

至今 現﹐ 的看 來看 的問 轄下 。由 被視 動。

論﹐ 民政 過我 影響 員自 於區 財力

自社 群﹐ 個性

獻表 的青 次提 的文 ﹐與 同樣 報名 委員 區內 年機 把意 因此 支持 一樣

的工 樣﹐ ﹑為 不同 。不 文化 努力